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墩台星连固垣墉

青灰色条石砌筑的墙体。
烽燧相望。
墩台高耸。
基石厚重。
长城绵延。
依山如黛。
  

  □文/图  本报记者  阿荣

  初夏的清晨,丘陵沟壑间的碓臼坪村栜木塔自然村,云雾缭绕,静谧美丽。遥望山脊逶迤的明长城, 依山如黛,墩台高耸,烽燧列炬。

  清水河县栜木塔段、小元峁段、口子上段明长城遗址,保存较为完好,极具观赏价值。苍翠的山峦,青灰色条石砌筑的墙体,墩台、烽燧、亭障等谓如星星连亘,与周边老牛湾、万家寨黄河水域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长城建筑艺术之美

  “清水河县境内有155余公里的明长城遗址,有烽火墩台108座,敌台(与山西交界的骑墙墩台或依墙墩台)243座,马面(墙台或战台)253座,保存较好的城堡(敌楼)5座,著名的敌楼有徐氏楼、箭牌楼,城堡有滑石堡、将军会堡。”清水河县文物工作者刘建国介绍说。

  在碓臼坪村刘荣等人的带领下,驱车沿崎岖的山路,至栜木塔段明长城脚下。一座高大的墩台,凸出于墙体之外,“于高山四望险绝处置”。登高望去,方形、圆形墩台触目皆是,遍布山岭。墩台多为条石包砌,基宽13—16米,高7—11米,部分敌台外包大砖,东西北三面墙体厚1.4米,南面(内侧)墙体厚0.8米。黄土丘陵山地脊部平阔,两侧舒缓,明朝在此修建长城时将外侧铲削,以增加垂直高度,逐层砌条石,中间夯以黄土和碎石,形成外部高耸可以御敌、内侧平坦便于行走的墙体。

  这段明长城遗址以栜木塔自然村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为清水河县保存完好的石砌长城之一。史料记载这段长城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的边墙“依山而就,外虽高耸,内实卑薄,山头障蔽,声信难通”,所以“陆续议修,加帮加厚,又增建空心砖楼,土墩数座”,始成今日规模。

  远眺与近观栜木塔段明长城遗址及周围景色,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神韵。据刘建国介绍,栜木塔段明长城比北堡川高200—300米,山川之间为宽缓的慢坡。这段明长城防御设施密集,敌台间距100—200米,多建于墙体向外的拐点和地势高亢处。现存一座空心敌楼,城墙外侧曾有堑壕和“品”字窑。

  驱车行驶在北堡乡弯曲的山路上,明长城遗址伴随左右,尽显长城建筑艺术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在清水河县境内,与山西交界地带,分布有3道明长城遗址,史称大边长城、二边长城和内长城(三边长城)。大边长城为明初所筑,大部分为夯筑土墙。二边长城分布于清水河县东南部,保存较好,大部分为砖石包砌,总长115128米,栜木塔段明长城便是二边长城。三边长城为内外长城交汇险冲。”刘建国介绍说。据《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报告》,3道明长城在清水河县境内总长度为155296米,其中口子上丫角山至黄河老牛湾段长城非常壮美,铺石夯土,筑墙砌砖,千层万叠,望楼密集,烽燧连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建筑艺术和观赏价值,是开发旅游的载体。

  保护利用文物资源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区进一步加强长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并进行相关文物资源普查工作,编制实施《内蒙古黄河流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内蒙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将打造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长城文化公园,作为文物和旅游融合的重点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科学谋划,走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双赢、文物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上,以传承弘扬长城精神为目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长城精神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使之成为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也是文物 “活起来”的基础,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科学保护,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近期已对清水河县明长城遗址进行维修,修旧如旧,保持原状,维持其历史风貌。针对濒危墩台、墙台、马面等,在自治区文物局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下,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严格按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长城保护的相关要求,加强长城重要点段的保护维修。在清水河县逐步实施小元峁段、栜木塔段、口子上段、老牛湾段明长城遗址的抢险加固工程。将开展清水河县明长城遗址沿线文物资源保护普查和长城文化遗产维护和监测预警工程。

  “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依托长城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旅游景区,形成精品旅游路线。积极主动融入文旅大融合,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研究策划实施一批能够持续推动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清水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陈罡说。

  “近年清水河县着力构筑以黄河、长城、古村等为支撑的旅游格局。雄浑迤逦的母亲河——黄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遗址,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碓臼坪等16个村,吸引着八方游客。借助旅游的传播优势带动文物资源‘活起来’,更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传承发展。” 陈罡说。

  “抓好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等拥有黄河、长城两大重要文化元素景区的建设力度。找准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发展定位,整体谋划,合理布点。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蒙晋交界地带,也是黄河与长城交汇处,区域位置优越,将这里打造为长城小镇、美丽乡村、传统民居聚集区。” 陈罡说。

  小元峁段、栜木塔段、口子上段明长城遗址周边风景秀美,文化遗产丰富,清水河县将深度开发挖掘这条长城遗址沿线文化旅游结合及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等项目,将逐步实施口子上长城保护工作站的改扩建工程、长城博物馆的建设工程,包括停车场、广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建设完善清水河县明长城遗址数字资料库等,对接长城资源管理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建设工程。

  清水河县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骡驮轿、黑矾沟瓷艺、石窑洞营造、米醋酿制、铁艺、豆面制作、果丹皮制作、荞面圪团制作、木榨榨油制作、酸米饭制作、抿面制作、莜面制作、油炸糕制作、石刻、剪纸布艺等,融入文化旅游项目中,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

  (图片均为栜木塔段明长城遗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经济涮锅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墩台星连固垣墉
雅布赖山下的 石城
九窑十八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