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可是我们的致富树!”

  □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吴乐  董雷

  “现在钱够花、觉够睡,啥啥都好!”谈起如今的好日子,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后窑子村村民郭云枝喜笑颜开。“好生活全凭党和政府,不然就靠我们两个老人,光景还真不知道怎么过呢。”

  65岁的郭云枝和老伴孟三娃都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之前几乎没有收入来源。2017年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后窑子村针对郭云枝家的情况,支持鼓励老两口发展庭院养殖,联系帮扶单位赛罕区政务服务局给他们送来了2只母羊。“养羊也不需要我们操心,白天让别人给放,晚上羊自己回来,我们圈住就行了。”卖羊成为郭云枝家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在后窑子村,像郭云枝家一样享受扶贫政策的还有郭栓应一家。郭栓应也是身有残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没有劳动能力。驻村第一书记史春虎介绍,2017年经过精准识别后,他们享受到了健康扶贫等政策性兜底保障,同时还给郭栓应安排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工资一年5000块钱。同时,还帮助他儿子找了一个打工的地方,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这样下来,郭栓应一家年收入有3万多元。

  2020年,为了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商量决定,给郭云枝和郭栓应家各种植1.5亩经济林,以此再增加收入。史春虎告诉记者:“往年他们都是种点玉米,一年每亩地收入300元至500元。现在种植经济林挣钱又省力,如果种植好,一亩收入近4000元,每户就收入6000多元。”

  今年4月底,200棵经济林树苗种下了,从种植到浇水、从剪枝到销售,基本上都不用郭云枝和郭栓应两家动手。“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会定期组织党员给树苗浇水,还安排专人负责后期维护管理和采摘,最后的收益都是他们两家的。”史春虎说。

  现在,除了护林工作,郭栓应每天都要去经济林中转悠一圈,填填土,围围堰,拔拔草……看着树苗吐芽,茁壮生长,郭栓应开心得合不拢嘴:“高兴呀,这可是我们的致富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峥嵘岁月30年 中国蓝盔卫和平
党建引领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林西实践”
贫困户冯玉柱“脱贫记”
助推非遗走进生活 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这可是我们的致富树!”
沙漠鱼塘化废为宝促增收
林下中草药成为脱贫致富“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