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坚持人民至上 奋力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棚户区搬迁居民在社区娱乐。
市民畅游乌海湖。
乌海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富民。
光伏材料企业京运通正加紧生产。海东 摄
  □赵晖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近年来,乌海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评民说为工作评价标准,以民心民力为根本依靠,以民意民声为决策依据,以民愿民盼为努力方向,以民惠民富为追求目标,努力提升乌海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动摇,乌海市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民生新答卷。

  财政支出 引领民生之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怎样让“人民至上”的理念化为生动实践,乌海市委、政府用行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几年来,乌海市坚持财政资金配置倾斜,民生投入不断增长:2017年,全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7%;2018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0%;2019年,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2%。

  几年来,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乌海市支持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城乡低保、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政策标准持续提高;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十项指标全部“清零达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

  城乡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7%和70%;

  低保标准由680元提高到72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600元,均居自治区前列;

  新开工建设棚改住房8085套,自2007年棚改以来,累计建成14万多套,而乌海全市才约20万户人口。

  新建改建幼儿园6所,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3%;

  按病种付费数量扩大到240个,药品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3.5%;

  ……

  乌海市在2019年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中位列46位。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一张张“民生清单”不断拉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力量让乌海聚力前行,也彰显出乌海市委、政府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就业创业 筑牢民生之基

  富民之道,惟在乐业。

  “新增就业70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7%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在乌海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下,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乌海市大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注重利用新业态吸纳就业,一产、二产就业趋稳,三产就业吸纳能力逐年提高,特别是葡萄产业、旅游、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商、微商、快递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就业岗位,就业渠道也呈现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多元形式。

  今年以来,乌海市坚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多措并举推进稳就业工作,全力以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乌海市积极实施“织牢民生底线、兜底就业保障”就业援助专项行动,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统筹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降、返、补”政策,援助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农牧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措施,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鼓励开发公益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稳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

  一项项稳增长、惠民生的政策陆续出台,为全力做好就业工作谋篇布局;一条条保就业、促创业的精细措施逐步落地,为民众尽享就业暖阳指路引航;一次次思当下、谋未来的探索步伐铿锵有力,让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动力。乌海市始终将做好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用不畏难、不惧险、不怕苦、不停步的实践和探索,生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民生情怀,为民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文明创建 涵养民生之根

  文明引领,为民惠民。

  乌海在变,路更宽了,楼更高了,景色更美了;乌海在变,闯红灯、随地吐痰的少了,互助友爱、文明礼让的多了。然而,变化最大的,是乌海人内心的感受。从过去脏乱的煤城,到今天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水上新城,乌海人自信心更足,自豪感、幸福感更强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6月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7:住房,关系国与家》,全国293个城市中,宜居竞争力乌海位居84位,位列自治区第4位。

  从“不适宜人类生存”到排名靠前的宜居城市,乌海是怎样做到的?这源自于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文明大变革”。

  2009年,乌海市决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城”,一个新鲜的词汇从此进入到乌海人的生活。

  这是一场为民之战。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市委、政府向广大市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乌海市委书记史万钧强调,“‘双城联创’是民心工程,我们就是要把创城变成群众受益得实惠的过程。”

  创城为民,为民创城。乌海市从群众最关注、最盼望解决的小事、实事、难事做起,让每一位市民在点滴中感受着变化,在变化中体验着幸福:高标准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开展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秩序整治和城市管理执法集中整治等专项活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开通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对市民意见建议及时落实和整改;坚持文化惠民,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高标准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书法广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下重手扫除黑恶势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

  “幸福感、获得感”是文明创建的试金石。百姓的需求在哪里,创城的目标就定在哪里。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是创城路上乌海人最贴心的收获。

  普通人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影子。多彩的民生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乌海,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观察·乌海
乌海:坚持人民至上 奋力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