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五转”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揭牌。 石历增 摄
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做化验分析。 石历增 摄
焦化产业成规模上档次。郝飚 摄
自治区首座加氢站。石历增 摄
镁合金轮毂锻造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石历增 摄
京运通给乌海带来光伏产业。郝飚 摄
转型开放的乌海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乌宣 摄
  □赵永强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乌海市发展的资源优势渐趋减弱,市场倒逼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怎么转?如何实现破题?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乌海市的答案变得愈加清晰。

  近年来,乌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围绕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坚持把优质项目建设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来抓,以“科技提升转”“嫁接改造转”“增量注入转”“结构调优转”“重组做强转”为抓手,大力引进建设延链、补链的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乌海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进“科技提升转”。围绕主导产业,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型城市。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用才理念,围绕产业转型、科技创新需求,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自治区首家盟市级科技创新中心——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投入运行,金涌、南志标、武强等院士专家团队入驻,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业务,力争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落地。设立北京、上海、兰州、西安、呼和浩特人才工作站,大力招才引智,带动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乌海市累计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嫁接改造转”。围绕煤焦、氯碱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本土优势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组嫁接,依托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工艺装备带动经济转型发展。

  2019年2月,建龙集团和包钢万腾进行战略重组,9月18日,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钢铁正式复产,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不断刷新纪录,创下包钢万腾建厂以来的最好水平。今年以来,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生产经营不掉队,全力以赴,保产稳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突围。截至5月底,公司累计完成铁水76.44万吨、钢坯76.12万吨、钢材71.94万吨,产销率达到100%。

  同时,建龙集团在海勃湾工业园区内投资10.9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2019年8月23日开工建设。近日,笔者走进赛思普公司氢基熔融还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有序施工,机器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项目土建施工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安装干法布袋除尘设备和燃气锅炉、热风炉、鼓风机及冷却汽化烟道等公辅设施,预计7月初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整体设备安装在8月15日全部安装完毕,9月15日开始联动试车,预计10月1日进入热试车。

  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是乌海市引进的工业转型标志性工程,主导产品为高纯铸造生铁、超高纯特种生铁,主要为高铁等高端制造深加工行业提供优质基础材料。该项目取代传统高炉炼铁,运用富氢熔融还原新工艺,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将带动传统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同步调整和变革,实现冶金产业向绿色化、精深化、高端化转型。

  此外,华油天然气LNG实现复产,京运通新材料产业园500台多晶硅和单晶硅设备投产运行,陕汽天然气国六重卡成功下线,宝武集团炭材料产业园、宝化万辰5万吨针状焦等项目的加快实施,都有力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化、终端化方向转型。

  ——推进“增量注入转”。积极引进一批管理理念新、环保标准高、科技支撑强、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新兴产业项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乌海市首家中外合资化工企业——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世界级气相二氧化硅项目2019年6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是世界上单炉生产能力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利用园区内毗邻企业——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公司的副产品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气相二氧化硅,然后再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部分气相二氧化硅产品供给恒业成有机硅公司,用于其下游产品的开发,进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再利用的整体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模式。

  如今,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公司依托自身的科研团队和卡博特高品质的白炭黑,生产出了质量更高的气相混炼硅橡胶产品,有机硅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提高15%—20%。

  “产业链越长、产品附加值越高,对我们企业来说,市场的竞争力就更强了,我们对市场耐冲击力也更强了。”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与卡博特公司的合作,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有效促进两家企业间产品的循环利用,推动有机硅产业链整体延伸拓展。

  此外,乌海市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编制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规划,建成自治区首座加氢站,推进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引进科硕、佳瑞米等农药、医药中间体项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迈进。

  ——推进“结构调优转”。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环乌海湖、甘德尔山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统筹推进商贸、金融、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扭转“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

  ——推进“重组做强转”。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推动重点产业整合重组,60万吨以下煤矿加快淘汰整合。积极推进煤焦企业整合重组、技术升级,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2家规模500万吨以上的焦化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中联化工50万吨PVC等项目开工,引进一批PVA、PVB等相关下游项目,进一步提升氯碱化工集群竞争力。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高质量的产业,更要有高质量的项目。

  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乌海市始终坚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优质项目促进有效投资、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乌海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4个,完成投资174.9亿元。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乌海市举行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办招商引资网络推介会,采取“不见面”“云签约”的形式,达成签约项目14个,协议金额112亿。推行领导干部包联责任制,实行重大项目“任务上墙、挂图作战、打表推进、按月公示”管理,大力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率、投产率,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乌海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统计显示,今年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比全区高1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首位。

  7月的乌海大地,草木翠绿,充满活力。重点项目建设热潮在涌动,永太化学精细化工项目、绿色高效除草剂系列原药项目、倍杰特年产40万吨环保新材料项目等一个个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乌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读图
乌海:“五转”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