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9日讯 (记者 刘晓冬)7月6日至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深入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调研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等工作,强调要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全域大旅游,坚持一体规划、统筹协调、市场运营、开放发展,更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盛夏的大兴安岭,山峦叠翠、曲水流长。连日来,石泰峰来到湿地河谷、走进茫茫林海,深入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白桦林景区、室韦农牧场奥洛契庄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贝尔茨河国家湿地公园、莫尔格勒河湿地等地,详细考察生态保护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等情况。石泰峰指出,呼伦贝尔拥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这一重要论述,遵循自然规律,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好生物的多样性,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要扎实推进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影响和破坏。他强调,呼伦贝尔全域就是一个天然大景区,处处是美景,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呼伦贝尔市和森工集团要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有效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找准旅游发展定位,坚持一体规划、统筹协调、市场运营、开放发展,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层次,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令人神往的旅游目的地。要转变思想观念,摆脱“门票经济”模式,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专业化大型旅游集团,从游客的角度去谋划和提供优质产品,加强策划和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原生态美景、感受大自然魅力,努力让人们来得更便捷、游得更休闲、看得更多、待得更久。呼伦贝尔一年四季都很美,要在搞好夏季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冬季冰雪旅游。
荒火地的祭祀石堆是蒙古先人从森林走向草原的重要佐证,奇乾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盆地曾经是蒙古乞颜部落的繁衍生息之地。石泰峰先后来到两地,深入考察历史文化与生态状况,认真听取有关情况介绍。他说,呼伦贝尔不仅生态多样,而且文化多元,是我国北方多个游牧民族的文化发祥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既是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蕴涵着历史文化的基因密码,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要切实保护好当地的生态和文化,打好“蒙古之源”这张文化名片,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石泰峰先后来到俄罗斯族民族乡和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与华俄后裔刘金贵、鄂温克老人玛利亚·索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等情况。他说,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生动展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大团结。要保护好、弘扬好、传承好传统民族文化,依托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搞好家庭旅游。
石泰峰非常重视国有林区的改革发展。他沿途与森工集团及其所属有关林业局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并走进根林木业公司,详细了解林区改革发展情况。他指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森工集团要主动适应体制变化,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积极探索林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在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绿色林海的同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石泰峰沿途考察了森林防火工作,他强调,当前正是雷击火多发季节,各级各有关方面要高度戒备、严阵以待,加强监测预警,确保一旦有火情发生能够早发现、早到达、早扑灭。要尽快补齐交通、通讯等制约森林防火工作的短板,提高灭火装备的科技化水平。
石泰峰还实地考察了黑山头口岸、室韦口岸运行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搞好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坚持集中集聚发展,打造好满洲里这个“拳头”口岸,统筹抓好其它口岸发展。要继续落实落细防控举措,坚决防范陆地边境疫情跨境输入。石泰峰走进边防哨所,慰问驻地官兵。他说,边防官兵长年驻守在祖国北疆,保卫着国家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军政军民齐心协力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筑得更牢。
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张韶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