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通过味蕾,能瞬间把人带回到过去的记忆中。
2014年的腊月,蔡娅蕾第一次与红薯粉条相遇。那时,在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手工红薯粉条作坊里,工人们正在运用传统手法制作红薯粉条。她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吸引:八九个粉匠正在紧张忙碌着,他们和淀粉、漏粉、捞粉、冷却,整套工序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一条条晶莹剔透的粉条在热气腾腾的开水锅里“新鲜出炉”,又被整齐地晾晒在特制的架子上。
蔡娅蕾在天津生活,这次跟着朋友来到互利村做客,本是来体验内蒙古的风情,却意外被红薯粉条“圈粉”。“那天,我不仅见到了独特的制粉工艺,还尝到了红薯粉条做的各种菜式。这个粉条根根分明、色泽透亮,真馋人!”当年美食的味道,让蔡娅蕾记忆犹新。
品尝后,她当即决定带几箱粉条送给亲朋好友,看看大家是否喜欢。没想到,春节刚过,就有朋友找她打听如何购买内蒙古红薯粉条。原来,之前送的几斤已经吃完了。
蔡娅蕾从19岁开始做生意,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从商经验,那时已经是3个连锁生鲜超市的老板。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根细细的红薯粉条,一定能征服更多的消费者。很快,她着手采购内蒙古红薯粉条,专供自己经营的连锁超市。
这次意外“邂逅”,让蔡娅蕾成了内蒙古的常客,一年要来三四趟。如今,她每年都要从内蒙古收购10万斤红薯粉条,这些红薯粉条不但供应超市,还是天津好几个农家乐的固定菜品。收获的季节,她也会采购应季的鲜薯进行售卖。
“我们超市原来的红薯粉条大部分是从附近的蓟县采购的,只需两个小时的车程。而去趟奈曼旗则需要6个多小时。让我舍近求远的动力,就是内蒙古红薯和红薯粉条的品质。”蔡娅蕾说。
为了对比品质,红薯粉条刚在超市上架的时候,蔡娅蕾的选品团队从各大市场采购了20多种不同的红薯粉条放在超市里,还准备了小电锅现场煮粉。经过一次次的现场品尝,内蒙古红薯粉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很多顾客从一小把一小把地购买,变成了整箱整箱地购买。货源紧缺的时候,甚至需要限量销售。
有种美味,遇见只是偶然,却可以长留心海。内蒙古红薯粉条即是如此。它的“魅力”为何这样大?让我们一起去寻味溯源吧!
匠心独运铸品质
不同的山水,赋予食物独一无二的个性。
夏日,燕山余脉之下,阡陌纵横、沟壑蜿蜒,一畦畦的绿意煞是惹眼。此时,红薯已进入生长旺盛期,不仅茎叶生长茂盛,块根也在快速膨大,一种独特的美味正在悄悄酝酿。
青龙山镇是典型的浅山丘陵地貌,土壤以褐土为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驰名中外的中华麦饭石矿山就坐落在青龙山境内。在青龙山镇副镇长丛日成看来,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红薯,且降水少而集中、四季变化明显,对红薯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红薯有“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的功效。红薯是公认的“冠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钾、铁和维生素B6等营养素。它还是“高钾低钠”之王,能促进体内矿物质水平的均衡,起到降低中风风险、辅助降压等作用。青龙山镇所产的红薯色泽鲜艳、口感甘甜,品质尤为上乘。
造化之美滋养出红薯的一世美名,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更是让这个古老的作物焕发出原始的生命力。
手工制作粉条在我国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青龙山镇互利村手工漏红薯粉条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手工漏红薯粉条的工艺非常复杂,一般是在冬季制作,要经过洗净、粉碎、淀粉晾晒、和面制浆、漏粉、打粉等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粉条的柔韧软硬、长短粗细都会受到影响。
相比于机器制作的粉条,传统手工能更好地保存红薯本身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等营养元素和人体所需要的铁、钾、锌等微量元素,制作出的粉条因筋道滑爽而远近闻名,每年都是市场上的紧俏货。
在采访中,我们还得知,“青龙山地瓜”“青龙山粉条”已成为区域性知名品牌,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青龙山镇持续在红薯产品的精深发展上下功夫。眼下,一个以红薯为主题,集红薯研发、科学种植、存储保鲜、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产品裂变、效益叠加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历尽岁月凝练,美味一如既往。如今,内蒙古红薯正在变身“流量明星”,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