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这个让无数人为之着迷的红色星球,即将迎来中国的太空使者——天问一号。
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
然而,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其间,所面临的艰难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挑战这么大,难度这么高,为何还要去火星?
这并非我们一时兴起,而是自上世纪60年代人类探测行星以来一个共同的选择:几十年过去,人类共往火星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因此,火星成为整个太阳系最为热门的“行星旅行地”。
那么,进军火星的意义何在?探索火星将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切还要从火星是“谁”说起。
在太阳系,火星是自然环境里与地球最为接近的星球,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组成成分也相同,有核、幔、壳。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不仅如此,它还和地球一样有四季更迭。
“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并研究火星对于认识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
当然,从人类目前掌握的有限情况看,两者之间的不同也显而易见。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刘茜说,从外型上看,火星个头更小,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体积为地球的七分之一,大气密度为地球的1%。与我们这个71%海洋覆盖率的蓝色星球不同,火星表面呈现出红色,它最明亮的时候犹如一团火球。
按照天文学家的说法,这一抹红色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火焰,火星上温度反而极低,接近于地球的南极。呈现红色的原因,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铁,就像是土地生了锈。这种土壤的形成,是风与水的双重侵蚀作用造成的。由此可见,火星上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和大气。
这就意味着,火星上有可能出现过生命。那么,火星是地球的过往,还是我们未来的归宿?这个问题勾起了科学家强烈的好奇心。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说,以往的探测发现了水存在的证据,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过去还是地球的未来,成为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火星对认识地球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比较意义。
而这些问题,只有人类或人类的探测器“身临其境”,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正因如此,人类每一次的火星探测任务几乎都会受到大范围的关注。
如今这一次,是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