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声呐听音训练室。26岁的“技术大拿”蒋金良正与智能声呐兵展开激烈的听音识别竞技。
“声呐是潜艇的耳目。”对声音有着超常敏锐度的蒋金良说,通过耳朵听音来发现和识别目标,是声呐兵的看家本领。
这是中国潜艇部队声呐兵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较量。经过多轮比拼,蒋金良以微弱劣势败下阵来。
“尽管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我却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位曾经被习近平主席点赞过的优秀士兵说,“依托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潜艇‘先敌发现、先敌识别’的能力。”
2018年6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北部战区海军。15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某潜艇部队。在声呐听音训练室,官兵们正紧张进行声呐听音识别训练。习近平现场出题抽考,官兵们踊跃作答。看到一名战士报出的答案准确无误,习近平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被习主席点赞的这名战士,就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某艇员队作战部门声呐技师蒋金良。
“习主席的赞扬肯定,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忆起当年的那一幕,蒋金良仍然激动不已,“只有牢记统帅嘱托,扎实抓好备战打仗,把打赢本领搞过硬,才能真正做一名让习主席放心的好战士。”
2年多来,蒋金良所在部队听从领袖号令,决胜深海大洋,赓续传承战斗基因,围绕实现海军转型建设目标要求,突出研战谋建、联战联训,练就能与任何对手比肩、抗衡、过招的实力。
击败蒋金良的,与其说是智能声呐兵,不如说是张友奎。这位56岁的高级工程师,自35年前从军校毕业后分配至某潜艇部队以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应用,数据正在成为新的战争制高点。就在习主席视察部队后不久,张友奎和战友们踏上了“向数据要战斗力”的新征程。
研制世界一流的水声数据采集应用系统,构建海军水声数据建设运用演示验证系统,推进水声数据智能化实战化应用……2年多来,张友奎和战友们紧紧围绕习主席视察部队时的指示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条件下水下攻防作战的特点规律,将水下信息对抗能力作为潜艇部队新质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以战领训,着力以研促训,全面提升潜艇水下信息对抗实战能力。
“这是部队战斗力提升最快的2年,科研力与战斗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张友奎说。
2019年6月,波谲云诡的太平洋深处,一场新型潜艇新战法演练正在进行。
如同深海游猎的巨鲨,某新型潜艇悄然突破反潜舰艇、反潜飞机和水下雷区构成的重重封锁线,长途奔袭,蛰伏海底。
此时,目标也在悄悄向某新型潜艇逼近。训练有素的官兵们利用新研制的某系统很快准确发现、识别目标,迅速发起致命一击。
关键时刻的一剑封喉,源自平时无数次贴近实战的艰苦磨砺!
“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上能够发现、识别目标,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张友奎和战友们兴奋不已,更坚定了他们向科技要战斗力的雄心。
同张友奎一样,对战法创新、作战样式和训练模式转变刻骨铭心的,还有教练艇长刘云海。
2018年6月11日18时许,也就是在习主席视察部队几个小时之后,刚刚接受检阅的某新型潜艇就立即破浪起航,执行海军某项重大巡航任务。
关怀鼓舞力量,激励催生斗志。
“带着统帅的期望重托,我们奋楫前行。”时任某艇员队艇长刘云海回忆,官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即使前行的道路充满艰险。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长时间水下生活,刘云海和潜员们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升高、腿腰疼痛、大腿根部溃疡……
看不见昼夜的轮回,日历被一张张撕去。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
“这次长航,我们一举创造中国潜艇航行经度跨度最大、抵达海域最远等4项海军纪录。”时至今日,刘云海仍然难掩激动与自豪。
不久前,某潜艇接到任务,潜入大洋深处,向某海域航渡。
天有不测风云。任务海区台风突然来袭,海面上波涛翻滚,深海处潜艇颠簸摇晃……更严峻的考验还在于,台风转移方向居然与潜艇航向一致。
前出,还是后撤?艇员队政委苏云宝立即召开海上临时党委会作出决定:“即便赴汤蹈火,也要一往无前。”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潜艇部队官兵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司令员董震说。
“‘把打赢本领搞过硬’,是领袖的重托、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新时代潜艇官兵肩负的神圣使命。”董震说,我们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聚力备战打仗,加快转型发展,努力锻造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盾牌”。
夜幕降临,海风轻拂,忙碌了一天的蒋金良和战友们漫步军港码头,耳畔又传来那首熟悉的战歌——
“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深处发出雷霆……”
(新华社青岛8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