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一样的风采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这是退伍军人董建军最喜欢的一首歌《咱当兵的人》,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就像歌词中写的那样,一路书写着军人的风采。
39岁的董建军是河北人,1999年参军入伍,在部队表现出色,受到3次嘉奖,荣获过“北疆卫士”“优秀士兵”等荣誉,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6年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政府任武装干事,2018年兼任古碌碡村党支部书记。
他走马上任后,挨家逐户走访调研,渐渐地发现村里的情况很复杂,建档立卡的44户国贫户绝大部分是因病致贫,且年龄偏大,再加上多年来村集体经济为零,村支部凝聚力不强,每年综合考评排名全镇倒数,村民们怨声载道。
这可怎么办呢?想让这么一个后进村发展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董建军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军人出身的他,在困难面前从来不是退却,而是一往无前。他苦学有关脱贫攻坚的政策,寻找全国各地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并向上级扶贫部门和驻村干部不断取经,最后与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
从此,他每天奔波于包头市、达茂旗和石宝镇之间,积极争取市旗镇三级帮扶单位和旗政府的项目支持,先后与包头市宏乐粮油有限公司、包头市博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宏盛球团公司洽谈了油坊改造、肉牛养殖等村集体经济合作事宜。从帮扶单位包头市工信局争取资金1万元,在村里集中试养了300只红公鸡;积极争取旗政府支持资金新建50千瓦光伏项目,目前已经并网发电,同时引进野兔养殖项目。通过一年的努力,古碌碡村已形成了传统养殖、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光伏发电4大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万元,彻底“清零”。
董建军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才两年,古碌碡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这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不是村民们听说过的神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一系列真真切切的变化,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从此开始信任这位整天穿着迷彩服的年轻人了。但凡有事儿,不管大小,村民们都要找他。家里的水管道坏了,董书记亲自联系人上门帮助维修;村民生病了,需要到市里,他就开着私家车把患者送去检查,掏钱挂号、买中午饭、再把患者接回来;村民魏富患直肠癌,他积极跑民政局、红十字会等单位争取救助资金,带头号召全体党员干部捐款;某村民开了一家“爱心超市”,他就从旗里帮助进货;有村民好吃懒做,只想靠政府帮扶过日子,他就隔三差五上门,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最后终于挽救了他;村民们的牛羊猪肉和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他就向全国各地的战友和帮扶单位推销,仅2019年,他就帮助销售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两年下来,董建军的私家车跑了12万公里,但他从未报销过油钱领取过补贴。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2020年,董建军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整治点儿素自然村卫生综合环境,种树1800余棵,打造了包头市唯一一个复垦复绿村。同时,开始兴建村民休闲广场和户户通水泥路,目前,工程接近尾声。
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村民郎福兰告诉记者:“这些全是董书记的功劳,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村主任张和平说:“董书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身作则、吃苦敬业,带领我们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真不简单啊!”
的确,人们以往一提起古碌碡村,都摇头叹气,因为这个贫困村就像一潭死水,怎么也看不到一点儿生机。如今,古碌碡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连续两年在全镇各村评比中名列前茅。
这,就是董建军在扶贫战场上书写的“军功”,也是他的责任与担当。他说:“多年的军旅生涯,历练了我的意志,铸就了我的刚强,保家卫国与脱贫攻坚,虽然战场不同,但我始终以一名军人的姿态与情怀,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