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臣华
新型城镇化是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催生盟市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克服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劣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三个跳出”的方法论,做好“多”字文章,在“动”字上下足功夫,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对于“十四五”时期我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深远意义。
强化多中心带动发展模式。多中心空间结构布局是加快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十四五”时期,一是以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集聚带动式发展;二是西部盟市有效融入京津冀、陇海兰新、包昆和西北西南腹地的辐射带动圈及协同发展圈;三是东部盟市凭借区位优势,以沿线城镇群和各类开发开放区平台为支撑,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旗县城关镇、产业园区、乡镇苏木联动发展。
强化多层级联动发展模式。多层级是城镇空间布局的最基本形态,在空间上借力和联动发展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四五”时期,一是推动做好“多规合一”发展规划和定位,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目标;二是推进完善交通物流网络,以“两横三纵”开发轴带为主,加快互联互通,形成以蒙西蒙东“两大板块”14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与东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相衔接的城市群联动发展;三是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坚持“以水定城、定地、定人、定产”,通过产城高质量融合、产城多层级联动,促进产业功能集中布局、生产要素空间集聚、城市空间结构集约发展。
强化多节点互动发展模式。牢牢守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定位,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十四五”时期,一是强化旗县城纽带作用,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二是推动特色小镇错位发展,依托毗邻城市和主体功能区,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三是按照国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合理保障常住城镇人口居住用地,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打造符合区情实际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许宏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的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我区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聚焦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重点领域建设,逐步构建符合区情实际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补齐短板,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项投入。一是积极落实已经下拨的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资金,聚焦当前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二是针对我区在鼠疫、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方面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加快补齐基层公共卫生领域短板,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边远牧区疫情防控能力。
夯实基础,强化全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七个能力建设”。一是提高发热门诊的收治能力;二是提高“平战结合”可转换的救治能力;三是提高实验室监测能力;四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能力;五是提升卫生应急队伍救治能力;六是提高紧急救治处置能力;七是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
未雨绸缪,着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个保障”。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保障。打造以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为骨干的“平战结合”体系。按照覆盖人口分区域储备救治能力,加快全区11所传染病医院和传染病防治院(所)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二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健全应急物资储备预案,建设12个与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协同运转的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建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相对应、滚动使用调配、定期轮换、动态储备制度;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支撑保障。强化法制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在实践中焕发蒙古马精神的生命活力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 朱炳文
蒙古马精神为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践行“中国梦”、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筑梦边疆”“尽责圆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就是要将蒙古马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内蒙古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理论指导与实际引领相结合,使其在实践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要有实干精神和奋斗精神。蒙古马精神赋予内蒙古各族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我们做蒙古马精神的真正践行者,保持吃苦耐劳、昂扬向上的实干精神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斗精神,以蒙古马的精气神去战胜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困难,凝聚全区各族人民加快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要有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蒙古马精神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累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熔铸,它所积淀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也逐渐成为草原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激励着草原人民一往无前。蒙古马精神可以从优秀党员、榜样模范身上得到体现,更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以彰显。广大人民群众要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个人的成长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主人翁意识,争做蒙古马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坚定践行者,把弘扬蒙古马精神与统筹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学习身边榜样身上所具有的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品质和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并努力将之转化为自觉行动。
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应对发展中的矛盾和挑战,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让内蒙古的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团结、文化更加繁荣、边疆更加安宁、生态更加良好、人民更加幸福,这就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从实际出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先进、查找不足,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当前,我区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产业转型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众志成城、汇聚合力,努力将蒙古马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黄雅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实践已经并将不断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内蒙古才能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才会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内蒙古要把自身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和国家发展总体战略,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解决好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的要求,要围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创新,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在维护多样性中增强共同性包容性,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优化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要继续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我们要按照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穿到民族工作全领域、各环节,健全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治体系,用法律来规范民族关系、保障民族团结,继续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问题导向 建立长效机制
◎内蒙古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狄瑞珍
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巩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从区直机关实际出发,及时总结提升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学习、调研、检视、整改和组织领导制度,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厚植“初心、使命”意识的长效机制。“守初心、担使命”需要“初心、使命”的坚定意识和觉悟作为基础和支撑,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干部的动力和定力。要健全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支部学习制度、党员自主学习制度、党性教育制度、实践锻炼制度、培训轮训制度、学习评估等制度,形成强化“初心、使命”的学习教育制度环境和氛围。
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健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制度。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来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于人民。各单位领导班子要自觉在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切实了解最真实情况,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使自身在服务联系群众中接受教育,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健全完善开门纳谏制度,建立健全检视剖析问题的长效机制。各单位党组(党委)班子成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带头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定期接待基层单位、群众来访,主动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主动查找问题、回应群众呼声,既注重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健全完善持续整改制度,建立健全引导党员担当作为的长效机制。各单位党组(党委)要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查找自身存在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建立完善台账制、清单制、销号制和检查通报等工作机制,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坚持落细落小、久久为功,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严肃问责追责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显著、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坚决追责问责。
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制度,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各单位党组(党委)要把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作为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定期专题研究,分析问题,制定对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加强督促指导。领导干部要以身作责,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副巡视员 张树礼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构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效助推绿色产业体系发展。强化绿色源头防控,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保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持久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持久战与歼灭战相结合,以质量改善目标引领大气污染防治布局,结构调整与深化治理相结合,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抓“好、差”两头,保优与消劣并重,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以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底线,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重点风险因子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各级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一带三屏三大区+N道防线”重要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工程、草原修复与合理利用试验示范区建设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大流域治理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生态”。强化生态保护建设评估考核综合监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强化环境安全管理。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加大对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监督力度,确保生态建设和恢复治理成效。将环境风险管控纳入常态化管理,“防”“控”并重。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和监测,守牢环境安全底线,确保生态安全。
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导向,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全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的重要支点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秀莲
推进沿黄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构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重要支点”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内蒙古沿黄各盟市的鲜明指向。作为我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在这方面应发挥什么作用、有什么作为?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经济带生态屏障的重要支点。包头市地域环境丰富多样,自南向北依次为湿地、森林和草原,并呈带状分布,这是我们的基础和底色。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生态屏障的重要支点。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绿色环保为要求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把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经济带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包头是自治区产业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全区最庞大的产业大军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我们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关于改变产业“四多四少”问题的嘱托,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动能转换,构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经济带幸福生活的重要支点。包头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多年来始终位居自治区前列,这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关于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嘱托,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不断造福人民,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构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支点。
包头是一座有特色、有担当、有希望的城市,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切实肩负起老工业城市的历史使命,努力将包头建设成为沿黄生态文明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为我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立足“四个安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金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为我区落实“平战结合”思想,突出创新引领作用,探索符合中央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立足粮食安全,做强现代农牧业。我区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8个规模粮食调出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对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对标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农牧业产业结构、“粮经饲”种植结构亟需调整。“十四五”时期,必须统筹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牧业结构调整需求。一是保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提高和保护好我区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提质量。提高耕地质量,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及盐碱地改良、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行动;三是调结构。根据水、地力等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动态调整种植业结构;四是强链条。在完善农牧业生产、经营、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以优势作物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五是塑品牌。实施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兴农兴牧战略,推动更多优质、绿色“蒙字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立足于能源安全,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我区能源资源丰富,已查明的煤炭、风能、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对标“谋划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对标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十四五”时期,必须统筹谋划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一是保供应。优化提升鄂尔多斯煤炭产能,保障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石油勘探开发,不断增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主动权;二是优结构。加快开发绿色能源,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三是建通道。实施“通道+基地”打捆建设,优化提升清洁能源外输能力,形成辐射广泛、输出稳定、运行高效的绿色电力输送走廊;四是拓应用。积极推进煤电冶、煤电铝、煤电化等煤电用产业链,推动“煤电冶加”“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发展。
立足于产业安全,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分工也不同。必须站在维护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的高度,系统梳理我区产业发展家底,摸清产业链发展节点,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建立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于我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找准我区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中的着力点和结合点,集中要素资源,拉长长板、补足短板。
立足于生态安全,加速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这既是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区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谋划现代产业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十四五”时期,必须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上实现破题,才能更好地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