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艾北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法律制度保障、共享经济繁荣、扎牢文化纽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古往今来,为实现大一统局面,历代中央政府均实施了灵活的民族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国家建构问题上,中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系列论断有力阐释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大原则。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民族地区或者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如果过于悬殊,就很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结构对多民族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保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从中华民族整体性的视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键在于民族地区不能掉队,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差距是中国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性的一种反映,民族地区的大多数问题是地区性的共性问题,而不是某个民族的单独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帮助应兼顾地域因素与民族因素,同时要逐步向更多考虑地域因素转变,即努力做到该地域各民族群众共同受益。因此,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我们不仅要给予政策上的照顾,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与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更好地连接起来,必须在各民族之间构成一种互相依存的经济互补关系,坚持各民族经济共享、繁荣发展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关键。

  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中华儿女认同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与聚合体,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努力培养和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理论内涵的客观要求。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能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由自在状态转变为自觉状态,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要看到,各民族相互尊重、美美与共的观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为因果。只有积极传播与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会促进各民族文化竞相开放、百花齐放,激发各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的文化动力,从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脱贫攻坚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特刊
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坚决维护内蒙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座谈会召开
区直机关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专题辅导讲座举行
农民运动会 欢庆丰收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 对2020年重点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 (第三批)拟支持项目进行公示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