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艾北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是培养、增进文化认同,因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根本。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能力的基本途径。语言和文化认同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文化表达符号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共同工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国家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育纳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课程体系,系统地进行双语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既通晓本民族语言,又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这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有利于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自觉,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文化自觉是指文化转型的创新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和融合。社会的开放和人际交往的活络,不同民族间文化自然会发生相互交流碰撞,在相互交流交往中认同中华文化,自觉融入祖国的大家庭。在文化认同的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平等交往,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交流,既赋予了少数民族文化以新的时代精神,拓展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又通过整合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凝聚成共同价值观,融合为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少数民族要从自身文化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达到不同民族间相互欣赏和学习,充分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包容多样的文化理念,建立民族间手足相亲和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使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成为自觉的行为,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强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于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样态。充分使用现代大众传媒,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现实价值和现代转型,同时,在大众传媒的文化空间里,充分展现不同民族之间和平相处、平等相待,实现在国家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认同。此外,在大众传媒中,突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体现多元一体的真实关系,就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各民族都能够凭借现代传媒构建多元融合和民族和谐的图景,既能够突出民族文化特殊性,又能够体现各民族在精神价值上的相互交融,从而能够自发性地培养起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建立起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公示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观察·阿拉善高新区
石泰峰会见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
全区稳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次视频调度会议召开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
19位冠军走进 伊金霍洛旗 蒙古族小学
政策宣讲入人心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六苏木河河道乱象丛生 河长制形同虚设
“脱贫攻坚看中国”中蒙媒体 线上联合采访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