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贡献金融力量 彰显责任担当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聚焦扶贫任务,赋能金融力量,持续加大贫困地区信贷资源投入,不断提高金融精准扶贫质效,为内蒙古自治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强化信贷支持 提升金融扶贫质效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部门联动,增强信贷支持,积极助推内蒙古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34.9亿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3.9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84.4亿元,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76.6亿元。

  注重组织建设 确保实现金融精准扶贫

  全区各级人民银行自上而下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通过“一户一档”“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扶持,努力使金融扶贫扶到点上、帮到根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注重制度设计 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会同自治区金融办、扶贫办等部门建立自治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制度和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共建机制,按照“旗县主体、盟市协调、自治区支持”的原则,形成上下联动、三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组织体系。

  注重政策引导 强化扶贫工作合力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投放力度,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在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联合扶贫办等部门出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奖补政策,充分激发金融机构放贷活力。

  注重工具运用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加大央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发放力度,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低成本资金配置到贫困地区。2019年至2020年6月末,全区累计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382.16亿元。落实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政策,释放流动性,从供给侧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增强支持脱贫攻坚资金实力,降低融资成本。

  注重扶贫重点 突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

  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百日行”活动,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对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有带动作用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活动期间共走访农牧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2302户,银企签订融资协议275亿元,发放贷款115亿元。

  注重模式创新 拓宽金融支持脱贫路径

  针对全区新型牧业经营主体活体牲畜多的特点,2019年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联合自治区农牧厅、银保监局出台了《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活体牲畜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盘活全区丰富的活体牲畜资产,拓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路径。截至7月末,全区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余额30.5亿元,共支持195家养殖企业,扶持带动农牧户10324户。指导金融机构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截至7月末,全区农牧区承包土地(草牧场)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60.24亿元。

  推动普惠金融 深化农村牧区金融服务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紧密结合地区实际,立足基层央行履职,着眼金融支持民生、小微等实体经济,不断加强普惠金融制度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稳健发展。全区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金融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逐渐完善,金融扶贫攻坚成效显著。普惠金融总体呈现出稳步推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立足“专+精” 普惠金融专业化及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与制度建设持续夯实,普惠金融精准施策助力经济发展明显提高。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普惠金融试点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的八项措施》《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文件,有效发挥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调整功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薄弱环节。

  着力“强+大”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大力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断优化助农服务点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农牧区居民能够获得便捷的支付服务。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区拥有助农取款服务点18076个,农牧区平均每1000人拥有1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全区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可得性及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全区88.23%的成年人拥有活跃账户,同比增加0.5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地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达到了81.26%,同比增加7.04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2.85个、拥有的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数0.24个、拥有的ATM机数8.04台。

  助推“深+新” 金融基础服务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水平取得新提升

  在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推动下,全区普惠金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扶贫模式,积极推进普惠金融试点工作,立足区域实际,全力打造符合本土特色,涵盖教育、创业、助学、助农、支持小微企业、帮助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六大工程”;引导当地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县域、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供给水平,将本土电商品牌、助农服务点和乡村服务站相结合提供线上多样化便民惠民服务;全力推进“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移动便民示范工程建设,解决农牧民交易难的问题。

  优化支付环境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组织辖区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持续推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深入农村牧区,积极建立贫困地区助农金融服务点,打通全区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工资可以转账回家了”

  查干通格嘎查助农金融服务点,是阿拉善盟阿右旗信用社设立在戈壁深处的服务点,位于人口密度仅有0.52人/平方公里阿拉腾朝格苏木,服务周围200余人的农牧民。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助农金融服务点像查干通格嘎查一样建设在了牧区、林海、戈壁的深处,并在实现取款、转账、查询、缴费功能基础上,加载社保缴费、远程信贷、电子商务、零辅币和残币兑换等功能,贫困户可以就近查询政府各项补贴资金到账情况,取用在外务工亲朋的汇款,解决了贫困地区各类补贴资金、农牧民工工资等卡内资金取现和转账难问题,还支持了戍边部队军人的日常转账和消费需要,截至2019年末,自治区农村牧区贫困地区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9699个,覆盖了92.59%贫困地区行政村。同时,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牧区辐射范围,实现全区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县城乡镇合计接入比率近100%、村镇银行接入支付系统比率近100%、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100%,支付系统直通农村牧区,保障了资金汇路畅通。

  “买牛不用取现金了”

  开鲁县是全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位于通辽市西部,曾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区级贫困县,辖内有三个大型牲畜交易市场,农牧业发达,玉米种植面积广,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为解决商户与农牧户之间大量现金交易引发的排队取现、清点、运输、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以助农金融服务点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牧区非现金结算试点工作,引导银行重点在农、畜产品交易商圈推广移动支付工具,加大在贫困地区农机采购、农副产品买卖和在牲畜购销领域推广网上银行、转账电话以及POS机等多种支付工具的力度,2019年开鲁县农副产品收购实现80%以上交易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完成。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贫困地区移动支付用户298.14万户,人均开户0.48户,新兴支付工具在农村牧区对传统支付方式形成了有效替代,实现多方共赢。

  “笤帚也能从网上卖出去了”

  巴林左旗“笤帚苗”以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的优势远近闻名,因而得名“笤帚苗之乡”。自2016年年初以来,人民银行赤峰市旗两级行积极协调有关涉农金融机构,以“巴林左旗在线”电商平台为依托,对资质良好、诚信可靠、业务稳定的助农金融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增配电脑、云POS、扫码器等辅助设施,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在助农金融服务点原有便民金融支付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电商服务功能,构建起覆盖农产品采购销售及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全过程的金融支付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在贫困地区共建立起2085户“助农金融服务点+电商”的服务模式。

  加快信用建设 助力农村牧区脱贫攻坚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集,为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

  多举措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采取以县域为单位,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为重点,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农村牧区信用环境带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全覆盖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各旗县人民银行组织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涉农金融机构,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发放农牧民贷款的重要参考,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信息采集方面,旗县人民银行组织,由涉农金融机构、村干部组成信息采集小组,整村推进,分片负责,逐户上门采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并经信息采集小组、村委会审核评价,确定信用评价结果。

  宣传普及培育诚信文化。全区各级人民银行不断创新诚信宣传方式,提升农牧民金融素养。促进金融知识宣传与乌兰牧骑深度融合,推动区内19所大中专院校开设《现代征信学》必修或选修课程,建立校园宣传教育基地180个。

  信用撬动金融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全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人民银行支农、扶贫再贷款相结合,在增加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用档案建设全覆盖,带动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规模扩大。2020年上半年,共为50.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19.7万户被评为信用户。全区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34.9亿元,新增56.3亿元,同比多增67.6亿元。

  农牧区信用环境的改善推动了金融风险化解。据统计,全区金融机构为信用户发放的信用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其不良率低于其他贷款不良率的平均水平。

  促进乡风文明和信用环境的改善。通过信用创建和诚信宣传,诚信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部分欠款农牧户为争取评上信用户,主动归还拖欠多年的贷款,实现了“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转变,营造了“人人重信、争当信用户”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9月30日上午举行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
《习近平扶贫故事》正式出版
多谋长远之策 多行固本之举
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
大型画册《盛世大典——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出版发行
贡献金融力量 彰显责任担当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