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多民族文化汇合的地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兼容并蓄、共同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文化界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为中华儿女奋起抗争、顽强拼搏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侮、救亡图存,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抗战文艺运动中,组织不同类型的工作队、宣传队、剧团,一队复一队地走向兵营、草原,共同奏响了空前豪迈的民族解放斗争交响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文化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特别是内蒙古的乌兰牧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植根基层,情系群众,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借鉴传承,把舞蹈、好来宝、歌曲、器乐、歌剧等一大批有生活气息、有泥土芳香、有革命激情、有美好向往的节目奉献给各族人民,用艺术的强大感染力讴歌党、讴歌伟大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有着相同的文化符号,有着共同的生活理想,有着融进血脉中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面对前人留下的丰厚浩瀚的优秀文化,站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全区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开展考古研究,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创作一批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用优秀文化凝聚人心,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好全区各族人民“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良好风貌,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