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大早,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村民柴成群就开始忙碌起来,在为自家的羊饮水喂料、整理圈舍以后,他又赶紧来到村里的街道上打扫卫生。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今年我在村里的设施农业园打工收入7000多元,卖羊收入6000多元,为村里打扫卫生能收入17520元,地里能收入1万多元。在党的政策帮扶下,我家已经稳定脱贫了!”柴成群一五一十介绍起今年的收成情况,脸上露出了脱贫出列后的欣慰笑容。
几年前,柴成群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病身体不好,全家靠12亩土地生活,日子过得特别艰难。扶贫好政策激发了柴成群的内生动力,他通过镇里产业扶贫资金帮助购买基础母羊,村里提供公益岗位,再加上自己的辛勤劳动,逐渐摆脱了贫困。
民生村位于蛮会镇东北9公里,共有589户1606人,耕地面积8900亩,曾经是全镇最穷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50人。近几年在杭锦后旗推行的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一村八化”乡村治理模式的推动下,民生村发生了从里到外的美丽嬗变。
民生村产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很多,最朴实的一个原因是老百姓流传的一句话:“村里来了好书记,大事小事变了样。”
老百姓说的这个村书记,就是耿军。耿军是民生村走出去的致富能人,有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在团结镇种植了900多亩钢架大棚,依托现代农业种植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为了改变民生村现状,蛮会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耿军回村创业带领村民致富。担任村书记后,耿军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制定了种植大棚——发展果园——打造月亮湖等一系列产业发展3年规划。
“带领村民走致富路,产业一定要实。”耿军认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唤醒村民的内生动力,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模式,在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上做文章找突破。
翻过了习惯种大田走老路的一页,今年民生村通过议事民主化,建成了450平方米的光伏产业项目,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将贫困户纳入光伏产业链条。由耿军牵头,建起了200栋大棚,种植甜瓜和西红柿,开辟了在盐碱滩上大棚种植的先河。实施旅游兴村措施,栽种120亩果园,在村里的月亮湖投放3000斤鱼苗,为前来观光的游客提供休闲垂钓场地。走种养结合之路,在全村形成“10亩地+15只羊,脱贫致富有保障”“10亩地+25只羊,轻轻松松奔小康”的浓厚氛围,以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领全村人致富增收。目前,全村28户50名贫困人员已全部脱贫摘帽,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以规定标准化为抓手,民生村组织实施“村庄五化+庭院三区+垃圾三级”处理机制,大刀阔斧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打造“荷花香溢月亮湖,路灯点燃乡村美”的大美村庄,确保村里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如今的民生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一排排新居青砖黛瓦,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特别是夏日,村中的月亮湖波光粼粼、荷花飘香,湖畔草木苍翠,鲜花点点,村里的老人聊天散步,其乐融融,慕名而来的游客则三五成群,移步观景。民生村村长郝凤英说:“我们打造民生村人居环境,出发点在乡村名片或者乡村印象上,着力点却是浓浓的乡愁。”
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村里通过组织实施责任网格化管理,协调化解村民间的矛盾;实施服务订单化,倡导村民勇做乡村振兴追梦人;通过手段智慧化,开展乡村综治平安创建;实施诚信契约化,打造乡村旅游新篇章;实施主体多元化,为游子回乡创业创建平台;实施评定星级化,引领爱的奉献新潮流。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一次村里组织爱心捐款救助贫困户樊永志,结果10天收到8000多元捐款。村第一书记苗虎说:“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过程中,我们特别感谢民生村有这样一种浓浓的爱心氛围 。”
随着 “一村八化”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深入推进,民生村内外兼修实现美丽嬗变。村民们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增收致富的精气神明显提振,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