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李昊
“从小跟着姥姥学习刺绣,自己也很喜欢。” 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萨仁台嘎查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秀云说,最初创立刺绣合作社,就是想着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喜爱我们蒙古族刺绣,同时也让绣娘们能赚钱补贴家用。
“合作社目前生产蒙古族传统刺绣服装服饰、旅游纪念品、床上用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30多类产品。”秀云介绍说,他们开发的产品包括扇面、手绢、丝巾、被套,精致可人;用萨日朗花制作的枕头、香囊、口红等等。
“对于完全没有刺绣基础的妇女,我们主要是进行一周的集中培训。怎么选布、如何理线、怎么起针、如何打结,这些最基础的小细节,合作社的老师们都是手把手教学。” 53岁的绣娘高娃说,刺绣是自己的爱好,从小就喜欢。不过以前是自己绣了自己用,现在是不仅可以自己用,还能赚钱,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对于有些需要在家照顾小孩和老人的妇女,出门不太方便,合作社就带着绣娘下乡,上门服务。今年初,合作社的绣娘们组成服务小分队,在几个相邻的村之间设一个刺绣培训班,每个班30人左右,集中授课,既方便了照顾家庭的妇女,又吸纳了更多的成员参与进来。
走进合作社的展销大厅,各色绣品琳琅满目,不远的制作作坊里,绣娘们飞针走线。一朵花、一片叶、一只蝴蝶……绣布上的图案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最初,我们完全是按照传统的做法,传统的配色、传统的花样,制作的也是一些传统的布鞋、枕巾、手帕等。大家喜欢是喜欢,却很少购买。”秀云说要想把绣品卖出去,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她们外出考察市场、网上搜索学习、面对面和客人交流,
在这个关键时刻,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供销合作社伸出了援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合作社不仅申请到了免息贷款,而且还获得了进一步培训的机会。
“专业的培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要想把绣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就要努力把它们制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通过培训,秀云还意识到,传统文化也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要传承好,也要传播好。“回来后,我们合作社的绣娘一起参与研讨,最终确定以草原上火红的萨日朗花为主题,探索现代款式的同时保留民族刺绣和传统元素。”于是,合作社成员们转变理念,打通思路,努力让传统与现代接轨,让绣品成为产品进而成为商品。
“绣布、绣线等材料都是合作社提供,我们只需要根据订单来绣,按时把成品交给合作社。”王金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已经两年多了,“刚开始我只会一点点刺绣,后来在合作社跟着老师们学习,现在已经比较熟练了。”
绣一朵萨日朗花,王金花可以收入10元-15元。如果因为家庭原因这个月没有完成任何绣品,合作社也会给像王金花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现在我自己都能挣上生活费了,每年有合作社的6000元保障金,加上自己接的订单,一年大概能挣1万多元。”
绣娘们绣出的萨日朗花点缀在经过改良的蒙古袍上,更显灵动与时尚,这让爱美的女性眼前一亮。“我们设计生产的刺绣服饰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客人们的反应很好,觉得独特又精致。这样,合作社的订单也就慢慢多了起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一批定制的文化衫。”在秀云的带动下,合作社如今不仅可以拿得出作品,而且可以拿得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目前,秀云已经带动了周边2000多名妇女就业,合作社年均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创收6000多元,带动户均增收1100元。
为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个合作社从去年开始邀请了专业设计师加盟。“以前我们都是自己设计,绣娘们合作,但是毕竟不专业。”秀云说,在设计师的帮助下,她们的绣品有了新的图案和元素,还没有丢掉民族特色。
“我们的绣品已经卖到日本啦。”秀云笑眯眯地说,国外消费者的反馈很不错,这也给了绣娘们很大的鼓励,“咱们合作社必须要成长,跟着国家的发展往前迈,把绣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我们合作社是草原女性的就业平台,以后会在款式和创作上多下功夫,提高品牌知名度,打开产品销路。”对于未来,秀云说她想把品牌做好,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如果有可能,还计划要把萨日朗品牌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