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激发青年队员潜力,更好地传播内蒙古的优秀文化艺术,来自全区75支乌兰牧骑的青年骨干,全封闭接受新媒体运用培训,旨在让富有正能量和教育意义的精品力作更广泛地传扬出去,并深入民心、形成影响。这是我区乌兰牧骑2020年工作计划中的最后一项,是借助农闲时节为今后发展储能蓄势之举。实际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近3年来,我区各级乌兰牧骑相继组织开展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制度法规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特别是老一辈乌兰牧骑人,其信念更加坚定了。他们号召年轻一代奋发图强,紧跟自治区全面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扬优良传统,扎根沃土,服务城乡居民,努力推动文艺创新,力争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决心下的狠,政策先站台。2017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2019年1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业文艺院团地方性法规;2020年,为扎实推动乌兰牧骑改革,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实施细则》、重新修订《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考核评估管理办法》、完成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可以说,通过3年紧锣密鼓的研讨和发力,内蒙古乌兰牧骑的职能职责、业务活动、改革发展、动态管理制度,以及分类评估与量化标准都有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3年来,自治区为繁荣乌兰牧骑事业,设立了全区乌兰牧骑发展专项经费3040万元,先后为75支乌兰牧骑配备了演出大巴车,为32个国贫旗县配备了演出中巴车。为了实现乌兰牧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2019—2020年,全区累计投入1.9亿元。
明确创作重点 广泛交流演出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明确了创作定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刚宝力道是苏尼特草原上名闻遐迩的说唱演员,看到总书记回信的当天晚上,他就奋笔疾书,创作出一部牧民喜闻乐见的“好来宝”;哈斯塔娜也感动不已,她根据牧民剪驼毛、搓毛线的场景,含着热泪创作出献礼舞蹈《苏尼特布思贵》。
3年来,根据每支乌兰牧骑每年必须完成一台自编自演的、符合乌兰牧骑的小型多样的节目要求,广大文艺创作者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陆续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满足农牧民和基层群众需求、轻便灵活易于传播、适合乌兰牧骑演出的文艺剧(节)目,如歌曲《一路走来》、小品《驻村干部》、小戏《暖心饭》、舞蹈《白衣筑梦》、短剧《有这样一个村长》、民乐合奏《轻骑兵》等等。
其中,锡林郭勒乌兰牧骑创排的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十大剧目;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舞蹈班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参加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荣获文华大奖,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该领域奖项零的突破!
2020年,为了繁荣乌兰牧骑的创作,各乌兰牧骑积极联合社会力量,新增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全区共收获300余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颇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
3年来,为了贯彻落实“草原文艺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全区乌兰牧骑不畏严寒酷暑,不论男女老少,走进农村、牧区、社区、校园、厂矿、边防哨卡,每年演出服务不低于7000场次。2018年,全区东、中、西部遴选了8支优秀乌兰牧骑,在呼和浩特市集中展演24场;在北京航天基地、朱日和基地和边防部队、哨所等慰问演出近200场。2019年,全区选取了30支优秀乌兰牧骑,组成了15对互访队伍,按照大跨度、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开展演出交流300余场;还在阿拉善左旗举办了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期间举办了文艺会演、深入基层演出、一专多能比赛、新时代乌兰牧骑摄影电影展等重点活动,邀请了来自区内及新疆、青海、甘肃、吉林的22支乌兰牧骑和“一专多能”队员近1100人参加,惠及各族群众15万人次。从2018年至今,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等10余支乌兰牧骑还在国外进行过文化演出交流活动……
2020年6—7月,以“乌兰牧骑月·一切为了人民”为主题,各乌兰牧骑围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以小分队形式,在“六进”的基础上助力文旅融合进景区,演出共计1329场,惠及群众60余万人次。同时,开展文艺创作采风、理论宣讲、科普知识、健康义诊、贫困帮扶等,为基层群众宣传服务辅导900余次;8—9月,选出16支乌兰牧骑到对方旗县与当地乌兰牧骑交流演出120余场;9—10月,开展“草原儿女爱祖国、中华民族共团圆”主题文艺宣传下乡演出700余场;10—11月,由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承担,在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等7个省(市)的14个市巡回演出14场;11—12月,在赤峰学院举办了第二届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从全区报送的声乐、舞蹈、器乐、戏曲4个组别、488部作品中评审出98部作品入围决赛……
不忘传承保护 创新宣传方式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业态深刻体会到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乌兰牧骑服务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创新形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乌兰牧骑服务水平,内蒙古出台了《2020年网上乌兰牧骑工作方案》。
一是推动网上乌兰牧骑队伍建设。各乌兰牧骑纷纷开设网上乌兰牧骑服务公共账号,以歌曲、舞蹈、曲艺等形式,借助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推动疫情防控期间文艺作品创作及宣传展示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创作推出700余部小型节目和作品。
二是探索开发“网上乌兰牧骑”PC版网页和手机版微信H5。
三是建立“乌兰牧骑之家”。通过“乌兰牧骑之家”“微课堂”等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已经为农村、牧区、社区居民提供技能传授、政策宣传等服务3000余次,网上艺术培训交流700余场次,开展网络文艺直播、单项节目演出7000余场次。
为了扩大宣传,乌兰牧骑还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学习强国、今日头条、各地广播电视台、乌兰牧骑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上,多层次、分角度地宣传了各地的演出、服务和辅导工作,还专门制订了“乌兰牧骑宣传月”工作方案。
1—5月,除年初深入农村、牧区、社区、校园、军营进行了500余场惠民演出外,其余4个半月的时间,各地乌兰牧骑的演出活动几乎全部转到网上,相继开展了“3D顶碗舞”“唱起草原的歌”“乌兰牧骑传旗”“云端交响”“乌兰牧骑日常排练演出”等活动,并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送传播文艺节目、艺术辅导、培训等1300余次,浏览量扩大到1000万人次。
6月17日是乌兰牧骑成立日,各乌兰牧骑以文艺演出、入户慰问的形式,在全区10个现场安排了网络直播活动,第一次向全国观众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区乌兰牧骑演出、服务的真实情况。6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内蒙古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 一切为了人民”的4分钟专题。
为了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促进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内蒙古近年来还组织实施了《全区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传承工程》,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保护传承工作,已经收集、整理、复排了60个节目。
夯实队伍基础 强化理论研究
为夯实这支红色轻骑兵的队伍基础建设,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3年来,全区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5场次:2018年,举办了全区乌兰牧骑队长培训班、全区乌兰牧骑蒙汉语舞台艺术创作培训班、全区乌兰牧骑音乐创作高级研修班和舞蹈编导高级研修班,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市的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和通辽市的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设立了乌兰牧骑人才培训基地;2019年,在3个培训基地分别举办了全区乌兰牧骑民族器乐培训班、舞蹈编导培训班、小戏小品表演人才培训班、舞台技术培训班;2018年、2020年分别举办了两届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以推动乌兰牧骑不断出新人新作、提升乌兰牧骑自编自创水平、促进各乌兰牧骑间的交流学习。
当然,理论研究方面也不能落下。2017年11月25日,组织召开了全区乌兰牧骑“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75支乌兰牧骑的队长、老中青队员代表在会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进行了深入学习,阐述了各自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思考。2018年6月22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乌兰牧骑座谈会”,11月份在内蒙古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乌兰牧骑发展论坛。2019年,举办了新时代乌兰牧骑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乌兰牧骑回忆录》《乌兰牧骑优秀作品选》(歌曲、舞蹈类)等系列丛书,组织启动了乌兰牧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为加强乌兰牧骑的理论研究工作,2020年11月27——30日,还在呼和浩特市组织举办了全区乌兰牧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修班,全区各乌兰牧骑队长、指导员150余人参加。
下一步,我区乌兰牧骑将结合评估工作,进一步总结乌兰牧骑典型经验,督促各地对新时代乌兰牧骑如何发挥作用进行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编辑出版《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名录》,目前已征集获国家级奖项节目210个,获自治区级奖项节目1030个;还将编辑出版《乌兰牧骑之路(下)(1997-2017年)》(歌曲、舞蹈类)。为了保护乌兰牧骑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已将全部申请材料提交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