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见证科技的力量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时光如梭,岁月的年轮轰然向前,极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走到终点。

  这一年,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亿万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坚定前行,终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全球疫情依然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在2020年即将收官之际,更是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其中,科学技术贡献的力量无需赘言。

  权威刊物《科学》杂志公布其评选的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测试急需的新冠疫苗”当选头号突破。除了紧急开展疫苗研发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这一年,我国科技发展势头依旧迅猛,锐不可挡:嫦娥五号“上九天”挖回月壤,天问一号踏上“探火”的漫漫征途,“奋斗者”号“下五洋”刷新记录,量子计算挺进国际前沿……回望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们倾心尽力,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在各自领域钻研奋斗,不但取得一些引领前沿的尖端成果,也使百业千行的创新成就遍地开花。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交织,2020年,无疑是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顺利交出“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为“十四五”开局打下良好开端。

  我们即将迎来新年的阳光,去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的一年,《科技》版会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聚焦科技前行的脚步,致敬一线科技工作者,传递正确的科学观,引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把严谨、细致、钻研的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忠实记录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

  科技进步,关乎国家之强大,关乎民族之复兴。每个人都努力奋进,终将成就更好的自己,万众一心,终将造就更加繁荣伟大的时代。

  ——编者

  防控疫情的神兵利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自治区科技领域拉开了北疆抗疫的广阔战场。一项项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成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疫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创新大数据平台,发挥信息聚合、数据共享、资源调配、物资流转以及支持复工复产、稳定就业等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搭平台、建载体、搞服务,推动疫情精准防控,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蒙药小香囊、免接触式社区应急管理系统、高精度人体测温疫情防控便携平板……疫情期间,科技工作者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积极创新,迅速研发科技“利器”并运用于抗疫战场,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内蒙古经验,贡献了内蒙古力量。

  引领前沿的尖端成果

  ●刚建成运营不到1年的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青城之光”,斩获2020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第4名,国际人工智能性能AIPerf500排行榜第6名,跻身中国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行列。“青城之光”科学计算实测性能超过每秒3千万亿次,人工智能实测性能每秒4千万亿次,是目前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中国北疆最大规模的应用型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外科手术发展到如今,将逐步实现微创化、可视化、智能化、标准化。新兴技术,如AI技术、3D影像重建、机械高精度遥控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开始进入临床应用,辅助医生完成手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AIOOR”,不仅是行业领先的数字骨科临床工具,更是国内第一个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将我区骨科医疗诊治带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分别出生于3月16日和22日的2峰公驼羔,标志着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中国首例高产奶驼胚胎移植实验喜获成功。骆驼胚胎移植技术的突破,为阿拉善地区今后深入开展不同目标与方向的骆驼选育提质研究,优化阿拉善双峰驼品种群体结构,增加群体产乳、产绒、产肉等生产性能,建立良种资源基因库和良种推广,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保护和发展阿拉善双峰驼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是陶瓷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然而,原料矿物的开采对土地消耗非常严重。沙漠资源蕴藏着巨大开发潜力,我区是中国沙漠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否可以用沙漠风积沙替代粘土烧制陶瓷?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史志铭带领团队做到了。这支风积沙陶瓷研发团队主攻功能陶瓷等新材料的合成技术与理论,研发出的风积沙陶瓷强度性能非常优越,在国内外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突出的技术优势。

  高新企业成绩炫目

  ●在我国第一台金牌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高新科技已不仅仅局限于高大上的航天航空产业,还囊括很多接地气的民生产品。从绿色环保的垃圾低温热解设备,到方便大众的智能供暖系统、空气治理系统等,国之重器的军工企业如今不再“高冷”,充分利用航天技术优势打造的产品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

  ●新能源的开发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趋势。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蒙古发展光伏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如今,全国光伏产业已呈现向我区转移集聚的趋势。目前,我区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多晶硅材料为核心,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配套的光伏产业链。

  ●VR技术带来的真实感和沉浸感,顺应了现实需要,目前,VR虚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逐步流行。我区响应国家层面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政策,以大数据、新基建为契机,大力推动VR/AR+应用,培育新的转型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提升价值。如今,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迅速,很多应用有了实际落地。

  百业创新遍地开花

  ●自去年年底开通运营以来,呼和浩特地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创新建设了国内首个多线路、多业务城轨云平台,被称为国内城轨云智慧地铁的典范。城轨云平台是用云计算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地铁运营生产、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服务,为城市轨道交通从设计、建设、运营全环节搭建的智慧云平台,可实现信息化业务全覆盖及统一运维管理、安全管控。

  ●畜牧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如何研制绿色植物源性兽药产品替代抗生素,将绿色牛羊肉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我区畜牧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早在2011年,中蒙兽药研究室科研团队已经着手致力于绿色兽药的相关研究工作,对蒙古族传统兽医遗产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挖掘、整理、分析。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团队研发出可有效替代抗生素的一系列绿色中蒙兽药新产品以及中蒙兽药饲料添加剂系列产品,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实际。

  ●随着计算机、5G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近年来逐渐兴起。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一些领域落地。在人工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机器人取代人工已成为一大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机器人必将成长蜕变,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走进千家万户,让品质生活更加舒适、健康。

  学术大咖执着追梦

  ●他是全国铁路首席技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专家;他是全国铁路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的第一人;他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杰出人才等36项荣誉于一身……他是退休不褪色、依然奋斗在铁路建设一线的大国工匠郭晋龙。

  ●70后赫文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化学领域专家。多年来,她在能源存储与转化应用领域不断拓新钻研,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为该领域工业发展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成果转化后,极大提升了我国高品质电池材料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打破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局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传统外科手术中,如何避开错综复杂的神经、血管,以最小的手术损伤,准确地固定和修复,一直是骨科医生的梦想和面临的挑战。张元智借鉴数字医学相关理念,在医学前辈的指导下,前瞻性地提出“数字骨科学”概念,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积极推动了我区数字骨科领域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读图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2020见证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