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2020年,我们用双脚去丈量,用内心去感知,用真心去记录!这一年,我们与您一同见证了全区党的建设进程中的大事小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支部引领产业带动,特色党建走出惠民新路,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推进“五化协同、大抓基层”,不断细化、实化、优化工作措施,亮点不断涌现;各级党组织寻找到了社会治理的“红色密钥”,做好做实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大文章……这些不曾中断的探索,这些饱含深情的期待,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锚定方位,努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远、传得更深入。
风大浪急有砥柱
□本报记者 郭俊楼
好消息接踵而至!
12月25日上午,满洲里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现有病例实现清零。12月25日起,满洲里市全面恢复机场航班、铁路客运、城市汽车长途客运和公共交通线路。
11月21日,我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均为满洲里市确诊病例。这是继3月19日我区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清零后,再次新增本土病例。
疫情如火,分秒必争。危难关头、非常时期,党组织、党员干部就是主心骨。满洲里市检察院组织党员干部协助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工作;满洲里市司法局组成党员突击队,奔赴社区开展联防联控;满洲里市妇联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协助组织居民有序检测、在包联小区卡口职守……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时间再回溯到今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祥和与喜庆。1月24日,内蒙古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新增2例疑似病例;25日,大年初一,内蒙古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越是风急浪骤,越需中流砥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扛责任作表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挺身而出、扎实工作,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为严防死守,呼和浩特市成立临时党支部538个。乌兰察布市等地以党组织为堡垒、党员干部为核心,在苏木乡镇组建疫情防控“尖刀班”,在嘎查村组建“战斗队”,划片区、网格化,摸排外地流动人口和春节返乡人员。锡林郭勒盟等地建立“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尖刀班+嘎查村战斗队+党员中心户+农牧户”六级疫情防控模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
“我是党员我先上!” 全区广大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排头兵。兴安盟盟旗两级机关1655名党员组建8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进入小区设立防疫卡点,内防扩散、外防输入。阿拉善盟旗两级机关4360名在职党员挺身而出,沉到社区一线严防死守阻击疫情。通辽市科尔沁区千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疫情排查、教育引导、应急保供、维护稳定等工作。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新北社区的70岁党员李福财不顾家人劝阻,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排查登记过往车辆。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国家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干一些事情。”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引领下, 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96岁高龄的内蒙古医科大学首任党支部书记、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崔树德和夫人潘桂芳共同自愿捐款10万元,助力抗击疫情;73年党龄的退休老干部呼群,主动打电话给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抗击疫情捐款8000元……截至今年 3月末的数据显示,全区160余万名党员自愿捐款累计达到2.4225亿元。
疫情防控的战斗仍在继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紧抓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努力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脱贫攻坚中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白丹
隆冬时节,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村民王刚家的温室大棚,里面绿意盎然,王刚正在侍弄豆角苗。“今年收入了五六万元。明年有了经验,再学习些技术,收入肯定错不了。”看着满棚生机勃勃的豆角苗,王刚高兴地说。王刚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依靠政府兜底保障脱了贫,如今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信心满满。
王刚生活的变化是我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聚焦决战决胜脱贫目标,全区各级党组织攻坚克难不懈怠,铆足劲头奔小康,把初心写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自治区党委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职责》,建立“书记抓、抓书记”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工作机制,盟市党委书记就履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进行述职,传压力、明方向、促履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结对帮扶联系点制度,实现贫困嘎查村单位帮扶、贫困户党员干部联系全覆盖。
聚焦软弱涣散贫困嘎查村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排查整顿。严格落实“四个一”包联机制,逐村摸排研判,“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促提升,建立市县乡联动验收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顿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嘎查村党组织“回炉重铸”,确保验收一个、达标一个、巩固一个,全区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实现“动态清零”。
为进一步发挥产业的推动作用,在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中,全区各地根据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资源优势、经营传统等不同情况,采取“党支部+项目+农户”“党建+电商”等方式,以苏木乡镇为主导,因村因地施策制定实施方案,探索实施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乡村旅游、电商发展等发展模式。扶贫车间为特殊人群提供增收渠道……在抓党建促脱贫的实践成果中,一个又一个嘎查村正在发生着蝶变。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身处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围绕增加嘎查村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增加嘎查村集体收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从当好政策的宣传队、农村牧区基层党建的工作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队入手,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合力拔穷根。同时,采取从致富能人中“挑”、产业协会中“推”、乡镇干部中“派”、返乡大学生中“育”等方式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
星火燎原燃壮志,脱贫路上党旗红。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队伍愈发强壮,干事臂膀愈发坚实,前进步伐倍加矫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党建指标催生基层组织硬核能量
□本报记者 及庆玲
为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关于“五化协同、大抓基层”指导意见》,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目标——围绕解决基层党建工作突出问题、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完善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三个重点”,形成系统化谋划、制度化规范、标准化建设、项目化推进、信息化支撑的“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发展机制。各地、各领域、各单位迅速行动、积极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盟市积极行动,细化举措,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包头市在农村牧区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在城市社区以深化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为重点;在国有企业以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为重点;在机关单位以解决“灯下黑”和“两张皮”问题为重点;在事业单位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为重点;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为重点,实施专项工程。
呼伦贝尔市推出“1211”工作法,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到支部联系点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参加2次组织生活、讲好1堂党课、解决1个实际问题。
赤峰市确立了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指导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确定了“最强党支部”20条参考标准。
乌兰察布市编制《乌兰察布市基层党组织效能建设项目书》,具体明确了“要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间节点达到什么效果”等内容,以“16个项目”统筹推动“五化协同”具体落实。
乌海市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突破项目,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直面基层社会治理诸多难题挑战,积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途径。
阿拉善盟亮明标准线,竖起导向靶。重点开展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动”工作、“模范机关事业单位”创建活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覆盖检修”、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集中排查整顿5个创新项目。
各旗县(市、区)的工作也各有亮点——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实施“农村党建示范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进一步强化新城区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机制,巩固整顿转化成果,确保不出现反弹。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统筹推进,镇村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推行的乡村组“三级联动”,通过抓党委、强支部、带小组,实现“镇、村、组”三级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运作,融入式发展,形成了具有临河特色的基层党建之路。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选派15名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建工作指导的全覆盖。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从“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两个覆盖扩面提质”六个方面列出49项具体执行标准。
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镇前浩坦额仁嘎查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村集体的同时,让村民变股民,引领村级养殖业不断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通过努力,各地基层组织、各领域、各单位政治引领更加突出、领导作用更加坚强,“两个覆盖”更加有效,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结合更加紧密,支部建设更加标准规范,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加坚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基层基础保障更加有力,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本报记者 宋爽
二连浩特市不断完善党建、业务、服务一体化的“口岸联合党工委”。
满洲里市采取筑牢“红色阵地”、结好“红色对子”等措施,打造党建“红色品牌”。
……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从实处用力,难处破题,探索出了一条看得见、用得上的社会治理之路。
走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温馨的功能服务区和特色化的专业服务区让人耳目一新。这里不仅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网格工作站等功能室,还建立了集社会组织、公益项目为一体的社区蜂巢,居民切身感受社区大家庭的融融暖意。
如今,许多党群活动阵地不仅聚集了党心,更凝聚了民心。呼和浩特市在全市街道、社区、园区及非公企业建设全领域覆盖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包头市青山区建设的 “一米阳光”邻里屋、老少乐园等阵地,有效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赤峰市将治安综合、就业社保、应急管理等多种网格合而为一,实现“一个网格服务、一张网格治理”;巴彦淖尔市在全市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规范设置了网格化治理示意图,明确了区域划分、办事流程等;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形成以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矛盾纠纷预防与多元化解中心等“六翼”为支撑的党群服务多元联动工作体系模式。
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只有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将各个“堡垒”的优势进行整合、统筹,才能汇聚起更大的发展优势。
鄂尔多斯市积极动员有思想、有能力、有威望的党员干部到村居担任党组织书记,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乌兰察布市研发 “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切实提升了党组织处理基层治理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办事质量;通辽市奈曼旗采取量化计分、智能分析等方式督促网格员及时高效提供服务。
让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甚至决定与自身相关的重大事项,寻求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乌海市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当起了“红色管家” ,为群众解决生活“小烦恼”;锡林郭勒盟在牧区探索的“党员中心户”模式,有效破解了牧区活动阵地利用率低、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党员集中难、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在社区搭建 “百脑团议事厅”等区域议事协调平台,组织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召开座谈会,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以 “在职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等为载体,引导机关在职党员围绕党政所急、群众所盼、社会所需开展志愿服务,搭建“8小时以外”发挥作用平台。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既是新时代赋予党的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