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建共富平台 把“数字农业”变成现实

  本报乌兰察布1月3日电  (记者  皇甫美鲜  实习生  郭羽)在察右前旗,本土企业瑞田农业公司及总经理李金龙几乎无人不晓,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民企业家,带领该旗5个乡镇43个村1068户农户走上高效农业发展之路;与3000户农户合作,从初期的承包50亩地到如今1.3万亩的土地承包,帮助120户贫困户脱了贫。

  新时期新征程,李金龙又瞄上了数字农业。“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在超市买一个马铃薯,发现上面一个二维码,扫一扫,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你能全部了解,你是不是就会放心购买,甚至以后只吃这种能看到全程的食品,这就是数字农业的意义。”

  李金龙用简单明了的话向记者解释数字农业的意义。他说:“利用数字农业,能够更科学精准种地,能够将土壤和作物生长情况实时通过设备进行反馈,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不再像传统农业通过结果倒推问题,浪费一季农作物。同时实现可追溯农业,从整地到播种,从用种到用肥,一直到收获,全部形成信息向市场展示。”

  为了将数字农业从概念变为实际,“十三五”期间,李金龙请专家、出国学习现代农业现代农机,成功建立起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中心。“我们在全乌兰察布第一个实现了智能灌溉,一个技术人员就可以控制1500亩农田的浇水。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启程,也是数字农业的第一步,明年我们8000亩土地要改造成智能浇灌。”李金龙20多年的想法正在一步步实现。

  1998年企业初创,那时的李金龙满心的想法就是搞农业,要让村民都吃上饭,至于怎么搞,还没有长远的规划。他说:“那时候,看到村里人因为交不起农业税,很多很好的土地都荒废了,心疼啊!于是,我就寻思着,农户交不起税,那要是我把地都承包了一起种,农业税不就解决了吗!”哪曾想,一种就是22年,为了把企业发展和联农带农结合起来,李金龙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牵头将种植户、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连接在一起,组建成立了“乌兰察布市瑞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目前,瑞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3000户,机械化种植饲草料5万亩,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每年为农民提供各种融资渠道,融资额1000万元以上,年提供优质生产资料500万元以上,年实现产品订单金额达到4000万元。

  面对下一个5年,李金龙有着自己的打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计划继续跟村民合作,把土地这个最稀缺的资源运用好,形成产业规模,投资一些初级加工厂,让农业的原料变成商品,直接面对市场。通过我们这几年已经试验成功的大数据、技术服务平台,逐步跟周边村形成一体,他们流转土地以后,跟我们合作,我们平台帮助他们整合土地、引进种植、形成区域规模,与村集体合作,投资建设分选农产品收集加工工厂,以甜玉米和马铃薯的分选中心、仓储分选中心为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家园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观察·乌海
《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出版发行
风卷红旗过大关
内蒙古圆满完成 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
包钢一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内蒙古农信女篮夺得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总冠军
内蒙古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共富平台 把“数字农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