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木寻踪

  □玉文

  我是鄂尔多斯人,“神木”这个地名从小耳熟能详——一是身边有好多邻居一说起老家在哪儿,总是“神木”“府谷”“榆林”“河曲”“保德”这些个地名,还有的直接说“梁外的”“口里的”;二是早先到村里走家串户讨吃要饭的和从外地举家迁来的也多是这些地方的人。我不知道这些地方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就觉得这些地方是出穷人的地方。再后来,知道这些地方是陕北和晋西北的、属于黄土高原,这些地方的人很能吃苦、会种地、有好多手艺人,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的汉人大多是这些地方的移民,操同一种方言,风俗习惯也基本一样……

  曾驱车前往神木。

  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到神木二百多公里,走高速、省道、县道,一路挺顺,一上午就到了。而这段路,早先年口里人赶着二饼子(牛)车走西口(口外),拉家带口,爬沟上梁,要走上几天几夜。讨饭的背上褡裢,边走边要,走家串户,需走数月。内蒙古地界,当时地大人少,以畜牧为主,且有黄河可依。从明朝俺答汗与中原交好放垦到民国时大规模移民垦荒,口里人先是打短工,季节性交租种地,到后来长期驻留,且约亲唤友,逐步北进,跨黄河、过阴山,到最后人数大大超过蒙古族群众,倒成了大片荒原的主人。所以在我小的时候,常有很多乡邻到神木走亲访友或祭祖上坟,到现在亦然。

  神木是中原与内蒙古地区的过渡地段,历来交战、交往甚多,蒙汉文化的交融特征在这里有着充分的体现。据神木县志记载,在遥远的古代,该地曾是熏育(荤粥)、戎翟(同狄)、林胡等部族游牧栖息的地方,“武王放逐戎夷”“晋文公讨伐夷翟”,到后来这里则成了胡汉反复争夺的边关。县城以南,“村落集中,多聚族而居,村民耕作较细,安土重迁”;县城以北,“久受蒙民陶冶,性格豪放,好客敬友,喜游轻徙”“耕作粗陋,广种薄收,农牧相辅”。尽管这里基本以汉人为主,但有些习俗仍有蒙古族的作风,蒙汉混搭,最明显的就是饮食习惯、地名、语言,好多都参插了蒙古族的成分。而这里的人们流浪到北方,不仅带去了农耕技术和许多与农业相关的工艺技艺,还有粗犷的与畜牧文化较为接近的黄土高原文化。由于地缘的相邻和人员频繁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交融,陕北、内蒙古中西部还有晋西北(河曲、保德)的人好像都不陌生,再加现在交通方便,来回走动,就像邻里走访,随便得很。

  神木原本只是榆林市一座小城,所在县——神木县倒是挺大,2017年4月改县设市(县级市),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陕西最大。随着我国能源产业的快速起步,作为我国西部最大县级煤区的神木(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储量560多亿吨,占神东煤田的1/4,此外还有石英砂、岩盐、天然气、石油、铁矿和石灰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可不得了,201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2.8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21.26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000元和15979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 而且,“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陕甘宁革命老区等多个高层次、区域性战略规划叠加实施,又给处于国家级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的神木带来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神木还有其很好的区位地理优势,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南北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丘陵沟壑地貌和风沙草滩地貌,高原、丘陵、沙地、草滩、湖泊聚集于此,犹如北国一方庞大的地理盆景。我们在神木滞留时间不长,两天的游览只能局限在市区周边。中午先进住宾馆,下午就到了市区西南约50公里处的古城堡——高家堡。

  高家堡古城是陕北名堡之一,与镇川堡、瓦窑堡、安边堡统称为延绥“四大名堡”。它曾是历史上的边关重镇,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始建,先夯土后砖包,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431米,南北长311米),残留的大段城墙,间有垛口、瞭望洞等防御系统。东、南、西墙各有一座卷门,并筑有瓮城。城内的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通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以南街最为繁华。古堡内比较安静,街道边有不少老房子和旧商铺,居民建筑基本都是典型的北方风格,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有前庭大院,如东街的卢家大院、西街的韩家大院;还有楼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楼院、同心巷的刘家楼院等。

  神木附近有三座山比较好看:一是天台山,再就是市府两侧的九龙山和二郎山。

  天台山在神木市府南60公里的贺家川镇,这里是黄河与窟野河的交汇处。左侧黄河奔流而下,右侧窟野河环绕相拥,整个山体若蛟龙入海,由北向南,插入两河交汇之处。

  天台山奇峻,两侧多是砂岩绝壁,造型奇特,突兀雄奇;顶上则是庙宇亭台,绵延成串,高低错落。前山为崇峰寺,以佛教文化为主;后山为天台诸神殿,以道教文化为主。两山南北相望,互为呼应,佛道相容。据碑文记载,崇峰寺创建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他诸神殿则多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再后经历代增置、修葺,规模渐大,成为佛教圣地。天台山不仅景观壮丽、文蕴深厚,更有英勇豪迈的革命故事。1936年春,刘志丹率领红28军移师贺家川,打下沙峁镇,东渡黄河,当时就驻扎在天台山寝宫殿。在这里,刘志丹胜利地指挥了攻占对岸山西罗口峪的战斗,后又北上攻打黑峪口,沿途所向披靡,连获胜利,给天台山留下了不朽的佳话。

  九龙山就在城东500米处,因山峦叠嶂,逶迤九重,形似游龙,故称九龙山。九龙山相对面积大,山顶较平缓,能代表它风采的是一组建筑群。据史料记载,该建筑群始于明代,后经多次修葺、扩建,清末民初为其鼎盛。庙群主要分布在东山香炉山、凤头山、龙眼山的山腰及山顶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关帝庙、吕祖洞、张仙庙、万佛洞、财神庙、七佛洞、祖师庙、鲁班庙等集佛儒道三教于一体的各类建筑散落其间。每逢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初八传统文化庙会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2004年,祖师庙大殿北侧新建了一座13层、58.8米高的麟宝塔,让九龙山更显巍峨壮观。

  其实,真正有名气的是县城西南侧的二郎山。二郎山造型雄奇,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故也称“驼峰山”;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18年)明武宗朱厚照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所以赐名“笔架山”;它位于县城西1公里,当地人俗称西山。整山不足一公里,却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二郎山传说风云。一说是天神杨戬头颅化作(身躯为天台山);又说是为祭拜治水之神赵昱赵二郎;还说是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助父治水有功,死后被封为治水之神,在此供奉。传说这些神不但可以治水、兴水,而且消灾除病,安四方、护边陲、解民苦、助中兴,所以名声远扬。二郎山寺庙林立,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矗立在山脊峰顶。殿宇间立石刻九龙照壁、卷顶、壁画、楹联、题字等,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遗风。二郎山因其迷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蕴含,吸引着远近香客,也因神木县城历史的悠久、知名以及人际的流动,让内蒙古、山西的乡朋铭记在心。

  神木历史上属于边塞,周边还有许多古城、古堡、边墙(长城)、烽燧墩台、古村落等军事、民居、文化古迹。所谓“陕西地下五千年,山西地上五千年”,神木作为陕北古镇,与山西、内蒙古交融,值得寻觅观赏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神木寻踪
写给2021
和解是一种境界
三言 二拍
惬怀 絮语
拥抱明天
新春(外一首)
又到岁末感悟多
塞外 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