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秉承初心 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综述
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传统”主题党日活动。
组织包联单位、爱心企业、人大代表深入和林格尔县,召开推进包联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
深入社区调研督导疫情防控情况。
对《关于进一步优化首府营商环境的议案》(第1号)实施情况进行视察。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
视察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情况。
视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对《呼和浩特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呼和浩特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视察。
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防疫。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云静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疫情之下,首府人大发挥优势、积极作为,聚合力“抗疫情”,交出本色答卷;

  这一年,脱贫攻坚,首府人大带着感情、扑下身子,拔穷根“战贫困”,尽显责任担当;

  这一年,立法重质,首府人大突出地方特色立良法促善治,紧扣主线、广泛宣传,让每一部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年,监督重效,首府人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跟进,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这一年,代表工作展活力,首府人大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共享,为代表履职“插上智慧翅膀”,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把一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这一年,自身建设再提升,首府人大把准政治建设定盘星,强基固本提素质,风清气正树形象,夯实依法履职向心力……

  回望2020年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

  同心合力 把对党的忠诚践行到工作当中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首府现代化治理效能。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折不扣执行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市委交办的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向市委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对年度整体工作及重点工作及时请示,切实保证了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和首府发展大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履职切入点,把准工作着力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从人大常委会机关到各级人大代表全力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在首府的顺利实施,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头宣传法律政策,带头落实防控要求,积极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营商环境提升、信访维稳等包联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担当,持续督办,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凝聚起首府人大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落实好市委提出的首府人大工作要在全区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

  与党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把对党的忠诚写进了助力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实践中,致力为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心着力 以“小切口”立法助推社会“大治理”

  栗战书委员长在第二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立法特色,善于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大局之所在,也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立法工作的要求,坚持“小切口、大视角、接地气、真管用”的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围绕市委重点工作,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一年来,制定地方性法规2件、修改5件,报批法规6件,对2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以生态环境、民生改善、文明城市创建等领域为切入点,通过“小切口”集中解决具体社会治理领域的难题,充分发挥其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作用,以“小切口”立法推动实现社会“大治理”,在治理机制方面,建立了政府、社会、公民“三位一体”的“共治共建共享”机制。

  以水、大气、土壤等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立法步伐,制定了全国首部《呼和浩特市耕地污染防治办法》,修改《呼和浩特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构筑呼和浩特市实施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工程的地方性法规整体框架,为不断推进首府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着力民生改善,关注民意集中、社会关切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顺应人民期盼,修改《呼和浩特市节约用水条例》和《呼和浩特市养犬管理规定》,解决人民群众在饮水健康、生活宜居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社会治理服务更高效更有温度。

  着力聚焦弘德领域,制定《呼和浩特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体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了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水平。

  《条例》首次采取两审三通过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立法质量。“条文虽少,但在城市文明建设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凸显了‘小切口’立法简洁、有效、管用的特点。”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律师协会会长巴布高度评价了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呼和浩特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认为该部地方性法规是探索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立法的一次成功实践,首府各界也都期盼着这部法规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实效。

  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将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之家”和“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建设,全市所有“人大代表之家”增挂“基层立法联系点”牌匾,大力增强立法联系点对立法工作的支撑力量。

  突出地方特色是人大立法中的亮点之一。“条文规制必须针对我市的现实问题。”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素婷表示,在制定耕地污染防治办法过程中,针对本地存在化肥、农药施用过量,农用薄膜不达标、不回收、难回收,擅自向耕地掺沙加重土壤沙化等问题,一条一条细化法规;“用问题找责任”“以问题导向定位职责”,明确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作为法规的主管部门,使法规聚焦明确、指向清晰。

  2020年,首府人大开创了立法工作宣传新局面。在《呼和浩特市耕地污染防治办法》《呼和浩特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两部法规通过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介绍立法背景和意义,解读法规重点条文,力求把法规宣传好、解读好、阐释好,让人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

  备受社会关注的《呼和浩特市养犬管理规定》公布后,在及时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基础上,宣传法规从“室内”走向“室外”,举办了“做文明有礼的首府人——依法文明养犬”大型宣传活动,9个旗县区设分会场同步宣传,在住宅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市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以及商业中心等道路两侧通过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并结合社会热点对该条例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了法规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率。

  为了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条例》在全市的全面贯彻实施,使《条例》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有效地保护大青山前坡生态环境。2020年11月,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举办了“草原上的美丽都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大型宣传活动,进一步对《条例》制定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宣传普及,倡导全社会做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者,做绿色生态文明的推动者,做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推动大青山前坡在法的强制力保护下青山常绿。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还努力将民法典的良法优势转化为依法治市的实际效能,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座谈会,邀请法律界代表赴机关、学校、社区巡讲15场,并在《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分别开设了《百姓身边的民法典》和《说法论典》专题栏目,邀请法律界人大代表宣传解读民法典和本市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让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法治首府建设筑牢深厚法治根基。《说法论典》节目自2020年10月1日上线以来已播出14期,据不完全统计,综合全平台点击量已超2800万人次,成为一款广为流传的爆款产品,为首府民法典普法宣传开创了良好局面。

  持续发力 提升监督质效 创新监督模式

  4次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24个专项工作报告、2次专题询问和2次满意度测评……一项项监督工作的开展,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清晰地勾勒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轨迹。

  紧扣大局就是监督聚集点,百姓关注就是监督着力点。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常委会工作要点,聚集三大攻坚战、营商环境优化,着力食品安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全市重点工作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用足、用活、用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严于监督,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当好“两个屏障”坚强卫士,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力量助力“生态首府”建设,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首府形成生动实践。对《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用人大监督的力量守护着大青山的生态保护和前坡生态治理的成果。

  听取和审议全市湿地保护情况的报告,积极助推首府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全社会做好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者。

  围绕推动农业优先发展,听取和审议全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实现灌区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听取和审议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决算、审计等报告,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0年,首府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对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促进公共财政规范有效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市人大财经委在配合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基础上,首次审议被审计单位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首次听取和审议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了预算法、自治区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执法检查,通过有效监督,真正做到了管好人民的“钱袋子”,也为国有资产加上了一道“安全门”。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听取和审议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长效机制情况的报告,督促有关方面解决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等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收官阶段各项工作。

  呼和浩特市委提出,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坚定不移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紧扣市委重点工作,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优化首府营商环境确定为1号议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持续开展监督。

  为加大1号议案的督办力度,制定督办方案,专门成立督办工作组,深入9个旗县区,多次召开座谈会,访谈企业负责人。

  不打招呼,组织部分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分组深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服务大厅、办税服务大厅、房地产服务中心等开展实地暗访,全面了解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各方面反映的典型案件及投诉问题及时交由有关方面研究处理,编印1号议案督办工作资料汇编,并起草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情况。

  创新监督方式,成立首府第一个“民营企业人大代表之家”,推荐部分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成为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为优化首府营商环境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时时自觉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更好服务和保障民生,把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促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是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疫情发生以来,针对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暴露出的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对市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对首府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调研,推动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拓展覆盖面、逐步精细化;

  听取和审议全市保障性住房工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听取和审议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工作报告,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听取和审议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情况报告,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听取和审议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的报告,要求相关部门完善救援联动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的建设,推动构建首府“大应急”工作格局。

  听取和审议全市审判机关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听取和审议全市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为护航首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方位司法保护……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截至2020年,首府人大连续4年聚焦废弃食用油脂收集处理、屠宰企业检验检疫、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延长监督链条,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把进行专题询问与督办问效、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让监督权释放出更大效用,构建起人大监督的网状格局,使监督有力更有效。

  激发活力 推进多元融合 做好代表工作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看代表。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政治意识为统领,以依法履职为根本,以主动履职为基础,以专业履职为手段,以精准履职为导向,以有效履职为目标”的代表工作新理念,多项施策,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将创新作为代表工作的活力源泉,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工作中,推进多元融合的创新型工作方法,在专业化、信息化、民意化、多元化中融合发力。

  着力建专业的“家”。2020年,呼和浩特市先后建成生态环境“人大代表之家”、民营企业“人大代表之家”和林果蔬“人大代表之家”,与已建成的法律界、教育界、企业界、医药卫生等,共同形成专业“人大代表之家”新体系。在活动中,邀请同行业同领域的各级专业人大代表驻家履职,使家更具人气、更有活力。

  推进“三专”融合。“三专”融合使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专业力量得到充实,充分发挥代表的职业特长,进一步增强各专门委员会、专业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和专业性。

  通过召开全市“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推动首府各级人大代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

  为代表履职插上智慧的翅膀,将信息化建设向基层延伸。举办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及履职平台培训,对部分市人大代表、各旗县区负责网上办理代表建议及管理代表履职的2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呼和浩特人大网”“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及履职平台系统”和“首府人大”微信平台开展代表工作,推进代表活动载体平台提档升级并向村居社区延伸。

  在推进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中,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汇聚街道民声,探索街道居民议事制度,起草了《呼和浩特市建立和完善街道居民议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汇聚网络民意,全媒体融合宣传,线上线下同步,广泛征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

  汇聚代表力量,发挥试点地区人大代表细致研究了候选项目的具体情况,认真讨论、专门审议,甄别票决(选),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汇聚监督实效,强化项目追踪式监督,部分试点地区创新尝试利用二维码扫码监督项目进展情况,方便代表和群众扫码即可跟进项目进展,让项目实施与项目监督同频共振。据统计,2020年,首府46个试点地区,票决(票选)出147个项目,涉及资金58280.11万元,使民生工程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更通民情。

  代表议案建议是新时代民声民意的直接反映,是发展民生问题的直接表达。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主任王宏表示,议案建议凝聚的是代表心血,每一件回复和办理,都是对民生关切的回应,呼和浩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3件和建议399件现已全部办理完毕。

  办理中,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深化重点建议督办机制,确定了17件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建议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专委会具体督办,推动解决了一批影响发展、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履职服务不断提供强有力保障,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专委会工作的参与,邀请代表726余人次参加立法、监督活动,组织代表96人参加执法检查,安排代表100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2次列席代表座谈会,保障和促进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履职,增强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提升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实效。

  精准助力 全力防控疫情 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组织全市人大系统和各级人大代表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云建东第一时间带队,深入社区、留观点、诊所等地,监督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走访企业工厂,解决他们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发挥人大优势,一封带有温度的倡议书,凝聚起全市人大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在防控疫情一线,各级人大代表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与人民群众并肩作战,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企业界代表慷慨解囊、倾尽全力筹集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捐助防控物品和资金约1700余万元,诠释了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呼和浩特市委的安排部署下,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高站位、远谋划,在包联乡镇激情燃烧战贫困,不仅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工作,更视为一份责任,扶到“根”上、帮到“点”上,把一项项具体帮扶措施落到“人”上、见到“事”上,扶贫的脚步走遍了包联乡镇的每一个村庄。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云建东带领着包联单位和企业家人大代表,一次次深入和林县黑老夭乡、新店子镇和羊群沟乡,一家一户走访贫困户,为当地脱贫致富“开方子”“找路子”“拔穷根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以养殖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发动企业家人大代表和爱心企业助力产业脱贫攻坚,捐资300万元助力3个乡镇发展肉牛肉羊养殖产业。

  2020年9月10日,对新店子镇、黑老夭乡和羊群沟乡的村民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日子——3个乡镇各自的扶贫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同时揭牌。

  看着一头头壮硕的西门塔尔肉牛和杜泊肉羊在基地里晒着太阳,贫困村民在心底多了一份致富奔小康的踏实感。

  回顾市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包联工作:启智扶志的“扶贫驴”“扶贫牛”“扶贫羊”“扶贫鸡”、让贫困户脱贫之路走得更稳更远的“振兴路”、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乡卫生院、幸福互助院的助建、贫困学子的助学金以及解决用水难的水井……

  这一个个暖心实惠的帮扶项目,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王莉霞在对首府人大扶贫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市人大常委会在包联乡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很务实、工作举措针对性强、效果好,望继续坚持直至精准收官。”这体现了呼和浩特市委对市人大常委会扶贫工作的充分肯定。

  增强动力 坚持强基固本 提升自身建设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机关党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保持激情干事、认真干事、用心干事、创新干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队伍。

  机关党组主动配合市委第三巡察组的集中巡察,积极接受“政治体检”,对存在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支部党建为着力点激活“神经末梢”,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深化党建品牌创建,建设党建书屋,打造“书香型机关”、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以“党建+扶贫”“党建+业务”“党建+志愿服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践行”等系列活动为依托,促使党建工作与人大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在全市重大“战疫”中,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阻击战”“脱贫攻坚战”以及推广国家统编教材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提升履职能力,注重教育培训和岗位锻炼,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办好“人大讲堂”,聚集“政治、提升、监督、服务”四项功能,创新开设相应的“红色、专业、交流、基层”四大课程,搭建起了依法履职行权的新阵地,拓展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

  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中,积极构建新闻宣传整体格局,全方位报道人大工作动态,生动展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特色亮点,更响更准更强地传递人大好声音、讲述人大好故事。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指导,积极配合开展履职活动,认真组织自治区人大代表开展会前视察。以全市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口座谈会、重要议题联动等形式,加强交流,凝心聚力,提升全市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走过了春华秋实的一年。展望未来,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将奋力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综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秉承初心 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