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源自锡林郭勒草原的“奶酪梦想”

——锡林浩特市蜂花奶食品公司推动传统手工奶制品走向现代化产业化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奶业振兴新闻发布会上,来自锡林郭勒草原的一家小企业负责人刘捍兵站上了发言席,与大家分享关于奶酪的梦想。

  这家企业名叫锡林浩特市蜂花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称其为小企业,是因为和刘捍兵同台发言的企业是伊利集团、蒙牛乳业这样的行业巨头。

  一家小型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够得到代表全区发言的机会?原因就在于,刘捍兵带领的团队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奶食熟制品制作技艺输入了工厂化因素,使其从低端、手工传统走向高端产品的一个质的转变。

  2020年7月,蜂花奶食成功推出一款新产品——蒙古熟奶酪。可别小看这一块小小的奶酪,这可是锡林郭勒草原上真正工厂化生产,每个步骤都有详细参数记录的第一块奶酪。

  它的诞生不仅是蜂花奶食在现代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为草原千百家奶制品作坊提供了可复制的有效经验。蜂花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长史也成为刘捍兵在奶食行业里摸爬滚打创业的24年历程。

  1996年,因家境贫困,刘捍兵从太仆寺旗到锡林浩特市谋生。当时他的家底就是大哥送的1头牛犊。2年后他的牛增加到4头,牛奶卖不完时,他就向邻居蒙古族大哥请教,把剩余的牛奶做成奶豆腐销售。随着奶豆腐销量越来越大,2006年,刘捍兵办起了奶食加工厂,注册了商标,开始打造品牌,效益最好时,一年能挣200多万元。

  2007年刘捍兵成立了合作社,当年就解决了80多家养殖户牛奶难卖的难题。不过,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不善、财务混乱等原因导致刘捍兵的事业一度跌入谷底。但不服输的刘捍兵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并努力探索着新的出路。

  2012年起,刘捍兵开始关注国外的奶食品产业,被他们庞大标准化生产流程和先进的生产设备震撼。于是,他萌生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以此来提升自己生产水平的想法。

  就这样,在崭新的摸索中,蜂花奶食重新踏上征程。2015年,刘捍兵注册了公司,新建了标准化车间,筹建了现代化挤奶站,取得了SC生产许可证。

  2017年,蜂花奶食1天生产牛奶最多时达到30吨,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2019年下半年,蜂花奶食出厂的奶豆腐进入了西贝餐厅的菜谱,不到4个月创下300多万的销售额。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市场不太景气的实际,刘捍兵和团队精心研究,终于推出数字化工厂生产的奶制品——蒙古熟奶酪。

  今年,自治区出台《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强化推进内蒙古民族传统奶制品品牌建设。这更加坚定了刘捍兵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进的信心。

  他说:“锡林郭勒大草原有最天然的牧场和最纯正的奶源。我们要依托好优势,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奶酪,让我们的奶酪摆上中国人的餐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
关于对拟任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自治区西部片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 “三科”教师专项培训开班
我区交通运输系统对今年春运 和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
“十四五”营商环境怎么优化?
今年春节 不返乡
源自锡林郭勒草原的“奶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