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市: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富饶的河套平原。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圣牧高科有机苜蓿种植基地 。
河套乡村美景。
紫金有色金属厂区。
乌梁素海。
乌中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金伯利农庄。
天衡公司晾晒的红花。
  □文/韩继旺 图/高晓龙 胡东育

  春节临近,“天赋河套”农产品迎来销售旺季,这些备受市场青睐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巴彦淖尔市,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年货市场,河套雪花粉、圣牧有机奶、三胖蛋瓜子、旭一有机牛肉等产品线上线下俏销,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发往大江南北,走上百姓的餐桌。在国际市场,内蒙古鼎业、大丰粮油、中粮屯河、泰顺兴业、恒信通惠等出口型企业各显其能,生产加工的葵花籽仁、南瓜籽仁、番茄酱类系列产品漂洋过海,出口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三胖蛋瓜子逆市飘红,全年销售量比上一年度增加40%。我们还完成了新疆、内蒙古、北京地区仓储基地的建设,华南、华东仓储基地的计划目前已步入实施阶段。今年年货节期间,三胖蛋瓜子销量同比增长44%,迎来开门红。”巴彦淖尔市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忠说。

  潮起正是扬帆时,东风吹来满眼春。

  放眼今日巴彦淖尔,从农业独大到接“二”连“三”百业争春,从“塞外粮仓”升级为菜品丰富的“天下厨房”,从格调单一的西部小城变身为美丽宜居的现代都市……这片黄河水孕育而成的长河沃土,到处奔涌着发展的活力,沉淀着浓浓的幸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治理和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要求,主动作为,系统推进,研究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推动生态治理保护和现代农牧业发展实现互促共赢,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打破了“胡焕庸线西没有经济繁荣”的定论,初步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科学谋划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巴彦淖尔境内地形独特,仪态万千。这里阴山巍峨、黄河奔涌、层林叠嶂、沙漠浩渺,草原一望无垠、湖泊星罗棋布,再加上八百里河套田园,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态资源是大自然给予巴彦淖尔的丰厚馈赠。这一生命共同体是巴彦淖尔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优势,不仅关系到全市170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西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而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只有两者统筹推进,才能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在这样的思考中逐渐成型。通过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市情实际,巴彦淖尔市委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工作思路,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要政策,搭建了一批重要平台,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巴彦淖尔市委坚持规划先行,在全区率先出台了一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编制了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盐碱地改良、农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和涉农资金整合、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小麦种植等配套办法,指导和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全市一盘棋”,明确各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坚决不引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保护好河套这块净土。大力发展粮油、果蔬、肉乳绒、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引进培育一大批“农字号”大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把产品做到高端,把产业做到极致,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布局。

  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设立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及中外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成立内蒙古巴彦绿业实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淖尔开源实业有限公司两个国有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彦淖尔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提出“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推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全区前列;引进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术和以色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进入新阶段;坚持科技创新推动,建立地市级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发起并举办了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推动建立了沿黄5省区22个地市和2个国家农高区交流协作机制,开启了共抓黄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

  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规划和布局,为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线图”,也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核心动力。

  聚焦生态 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隆冬时节,上万只赤麻鸭在乌梁素海未结冰水域越冬停歇,它们或成群结队嬉戏觅食,或三五成群振翅飞翔,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风景。

  乌梁素海实业公司职工马海明说:“现在这里越冬的赤麻鸭、赤嘴浅鸭、白骨顶有1万多只,食物来源主要是未结冰水域的鱼虾和周边农田里撒落的玉米粒。近年来,随着乌梁素海水质持续好转,鱼类和鸟类数量明显增加。每年有230多种600多万只鸟类在此栖息,每年在这里繁殖的疣鼻天鹅就有200多只,迁徙离开时有600多只。”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流域面积约1.63万平方公里,与四周的黄河、乌拉山、阴山山脉、乌拉特草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然而,随着农业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一度失去光彩。巴彦淖尔下定决心,坚决抓好乌梁素海生态治理,让“塞外明珠”乌梁素重新璀璨绽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对乌梁素海全面把脉会诊后,巴彦淖尔清楚地认识到,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办法在于全域综合治理。

  为此,巴彦淖尔市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同步推进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乌拉山等生态治理修复,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一场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战役在乌梁素海流域全面打响。

  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中国—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态园,积极探索防沙治沙与光伏发电、沙草产业、蒙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治理模式;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乌梁素海水质整体达到五类,局部达到四类,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具体做法入选国家“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在乌兰布和沙漠,一期投资15亿元的中国和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迅速落地,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成为全国首个同步引进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术和以色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城市。2020年10月,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列入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巴彦淖尔成为防沙治沙用沙的标杆示范城市之一。

  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巴彦淖尔市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73家企业,进行21项改盐新技术试验比对,针对不同类型盐碱地找出有效治理办法,5万亩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24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51万亩,优质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河套田园流金溢彩,草原森林铺展绿色,沙漠绿洲“生金长银”。如今的巴彦淖尔,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渐成“标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擦亮品牌 开启现代农业新引擎

  内蒙古金草原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巴彦淖尔市肉羊生产加工领域近年来崛起的新锐。该公司深耕布局高端市场,所养殖的金草胡羊住的是智能化圈舍,冬有温控、夏有喷淋,饮的是全自动纯净水,床板下有电动刮粪装置,每天8小时舒缓音乐萦绕耳边,撒料、圈舍消毒一键完成…… 

  乘上“天赋河套”品牌快车,金草原的产品销量比以前增长了30%左右,销售市场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产品在沃尔玛超市、山姆会员店等全国大型商超上架销售,与西贝、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2020年,金草原在饲料加工、肉羊谷饲、产品销售等方面持续发力,预计全产业链收入能达到7.5亿元。

  金草原通过优化延伸养殖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各业态的需求,建立了多方位、多渠道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种植、放母收羔、产业资金入股分红、村组结对帮扶、联合经营和劳务工等多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带动4000余户农牧民走上了致富路。

  巴彦淖尔市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构建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天赋河套”开启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新路径,成为推动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两年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的12家企业53款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

  2018年“天赋河套”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2019年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等10多项大奖;2020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第一位,荣获中国农业十大杰出品牌、卓越发展力品牌等七项大奖。

  金字招牌同时也产生倒逼效应。全市龙头企业和整个全产业链上的农业合作组织、农牧民向着生产绿色、有机、高端的农产品品质要求对标看齐,全程标准化生产,全程品控溯源,全程监督把关,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更加精益求精。

  巴彦淖尔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成立“天赋河套”农产品联合质量管理中心,制定了185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和品牌退出机制,保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巴彦淖尔的长河沃土和绿色牧场孕育的籽仁、番茄制品、脱水菜、绒纺制品、羊肉和枸杞六大类、46种优质农畜产品行销六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

  据乌拉特海关统计,2020年,巴彦淖尔市累计出口农畜产品43.6万吨,贸易值38.5亿元,同比增长7.9%和9.7%。其中,出口葵花籽仁33.9万吨,增长4.5%;出口番茄制品5.8万吨,增长60%,贸易额连续12年居全区首位。 

  推动转型 积聚绿色崛起新动能

  隆冬时节,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东南侧的中船新能光热板组成的矩阵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一排排太阳岛集热装置逐日转动。

  作为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储热时长最长的槽式光热发电项目,中船新能2020年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一举创造了光热项目单日系统注油570吨、单日注油38个集热回路、集热场一次流量平衡调节精度、建设周期和调试周期最短4个世界纪录,成为国内同纬度下第一个满负荷发电的光热项目。

  项目责任人韩双学说:“光热发电是清洁环保能源,我们的项目年发电量近4亿度,每年节省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还能实现光牧互补,保护草原生态。” 

  绿色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巴彦淖尔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河套平原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切实守护好河套平原这块净土。同时推动矿山、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石墨烯、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文化旅游等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启动运行“巴事快办”平台,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企业开办时限在全区率先压缩到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压缩到6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册、不动产抵押登记、社保医保等服务实现就近办理。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全区排名第一,获评“2019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质量全区排名第一、获全国政务热线最佳服务案例奖,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全国160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位。

  服务软环境的打造加快了建设项目“落地生根”。2020年,黑猫一期、中核龙腾光热、润海源产业园、华恒生物、杭龙生物质热电、四华风电、三英环保等项目建成投产。神华、美锦、三强、亚鑫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着力解决进口资源“酒肉穿肠过”问题。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蒙牛、伊利、星连星高端有机乳产业示范园,推动乳品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风光”无限好。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引进了国电、华电、中电投、中广核等60多家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装机规模达到502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70%以上。

  甘其毛都口岸2020年保持不间断通关,口岸累计进口蒙古国煤炭和铜精矿1545万吨,贸易值165.4亿元。其中进口煤炭1471.5万吨,贸易值91.8亿元。

  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成功申报国家独立工矿区项目。大中矿业、星连星牧业、天衡医疗启动上市程序。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兴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带来的是新产业、新业态的茁壮成长,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同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保障民生 打造幸福温暖新高地

  近日,杭锦后旗蛮会镇华西村的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高高兴兴地领到了83200元的“胡桐扶贫产业园托管收益金”。村民张天祖激动地说:“今天领到了3200元的扶贫羊分红,这已经是第四个年头拿到分红款了,真得感谢党的扶贫政策好!”

  自2016年起,蛮会镇通过与陕坝农商银行合作,实施“手拉手”扶贫贷款,为华西村贫困户统一购买了208只基础母羊交由西瓦窑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托养,连续4年以每年每户3200元作为收益分红发放给入社贫困户,让他们享受到了扶贫红利。

  蛮会镇党委书记邢洪圣说:“我们积极创新扶贫模式,发展和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扶贫产业项目,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效。”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市上下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心用情用力,落实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符合当地特色的政策体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32户58611人已全部脱贫,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巴彦淖尔市始终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更具价值、更有意义。

  “十三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坚持每年将75%的财力投向民生,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社会保障标准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而充满活力的环境让百姓幸福感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6.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4%以内。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8所,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等问题,建成覆盖城乡中小学校的“同频互动课堂”。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1.7亿元,有效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在全区率先建成市域“半小时急救圈”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组建了医疗集团、托管型等4种形式的医联体12个,成立签约医疗服务团队695个……

  从脱贫攻坚到就业增收、从乡村振兴到城市棚户区改造,从污染防治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巴彦淖尔市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传递出令人温暖的力量。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将团结带领勤劳朴实的170万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激情担当的工作作风,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用行动和智慧奋力书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坚定不移地向着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绿色产业集聚区、黄河文化旅游休闲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目标阔步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开新局 创新业 建新功
   第04版: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第05版:开新局 创新业 建新功
   第06版: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家园
巴彦淖尔市: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