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伦贝尔:为建设亮丽内蒙古贡献力量

▲ 春到呼伦湖畔。
▲ 收获后的微笑。
▲ 踏雪启航。
▲ 临空产业振翅欲飞。
莫尔格勒河九曲回肠。
日新月异的呼伦贝尔。
  □刘乃心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发展优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呼伦贝尔市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方式更加优化,各族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持续深入推进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呼伦湖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力以赴抓好呼伦湖流域综合治理各项任务,呼伦湖水量稳中有升,水质指标持续稳定,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绿色发展的底色和成色更加明亮。

  呼伦湖流域地下水及地表水资源丰富,只有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从系统工程角度寻求全流域的治理修复之道,整体施策、多策并举,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才能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的系统治理最佳效果,推动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呼伦贝尔市严格遵循自治区确定的“稳定水量、改善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核心治理目标,紧紧围绕“最大程度削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治理方向,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治理项目为抓手,坚持“点上治理与全流域治理并重、河湖治理与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并重、工程治理与科学管护并重”,深入落实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开展了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项目,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呼伦湖植被恢复明显,进一步筑牢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为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更好地营造野生动物生存、繁殖的安全环境,呼伦贝尔市持续提升科研监测和管护执法能力。覆盖呼伦湖保护区全境的视频监控系统与数字化平台、先进的移动执法设备,犹如“千里眼”“飞毛腿”,为科研和管护工作插上了智慧的翅膀。2013年至今,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Ⅱ级保护动物鹰鸮、凤头蜂鹰;呼伦湖水系鱼类种数由32种增加至35种;哺乳动物种类已由35种增加至38种。

  呼伦贝尔市积极引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申请设立了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不断深化与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针对湖水水质成因、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内容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实施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当做全市“首要任务”“一号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压实各方责任,以强有力的措施高位推进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靶向目标,精准施策,有效巩固现有治理成果,将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过去5年,呼伦贝尔市委、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的25660户61660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05户505人,贫困发生率由7%降至0.06%;28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2018年,阿荣旗、扎兰屯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4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市摘帽退出;2019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2个国贫旗摘帽退出;2020年11月10日,全市1311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清零。

  莫旗曾是国家级贫困旗,是呼伦贝尔市脱贫任务较重的旗之一,担负着56个贫困村出列、3182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重任,贫困是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2017年—2020年,莫旗累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432人次,共投入补助资金8417.9万元,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和发展产业。

  在发展产业上,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等扶贫模式,通过结对帮扶、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结对子”,重点围绕乳、肉、草、药、菌、蔬、果、林、禽、粮等扶贫产业及加工业,带动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业主导产业。推出“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全市稳定形成“镇镇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门路”的脱贫路径。阿荣旗、扎兰屯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通过持续发展产业,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经营主体带动和多项产业拉动,借助产业实现“逆袭”。

  与此同时,在京蒙扶贫协作帮扶下,鄂伦春旗已经建设3处菌包厂,食用菌大棚百余栋,带动1000余户2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鄂伦春木耳”已真真正正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源自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不断在呼伦贝尔落地生根,跨越千里的倾情帮扶,是诠释先富帮后富的生动实践。

  呼伦贝尔市深刻认识到,脱贫“摘帽”后,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是实现稳定奔小康的关键之举。过渡期内,全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承担的主体责任,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人数17975人,规范设置公益岗位5922个;全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37户、2.6亿元,实现“应贷尽贷”。21位厅级领导继续包联10个旗市区并成立包联组,145个市直部门、驻市单位向包扶苏木乡镇派驻83支脱贫攻坚工作支队。健全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全市今年防贫保险共投入资金1966.4万元。

  脱贫攻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呼伦贝尔市在脱贫攻坚中实现的突破与超越,展现的新作为新气象,取得的经验与成果,磨砺的精神与作风,必将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航道”。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必将推动呼伦贝尔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坚定不移地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战略定力,完善定位目标,明晰路径措施,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生物科技、冰雪、碳汇、临空、电商等新兴产业。

  2016年12月28日,扎兰屯成吉思汗民航运输支线机场通航。扎兰屯市积极与中国民航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内蒙古飞行学院和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作为龙头项目,推动临空产业发展。2018年12月12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和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挂牌运营,成为中国民航大学的重要飞行板块,标志着以此为龙头的临空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新引擎基本形成,填补了内蒙古民用航空类专业、民用航空器定检和维修等多项空白。2020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蒙古飞行培训专属基地”在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主运行基地正式落户,开启了专业飞行培训的新篇章,为构筑专业飞行训练体系,打造国内一流飞行训练院校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市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推动电商产业发展,电子商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实,已逐渐成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和扶贫创业的助推器。自呼伦贝尔火网诞生以来,呼伦贝尔市电商从萌芽状态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电商服务载体持续增多,电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速递物流实效大幅提升,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有序推进,电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19年末,全市电商企业数310家,电商店铺数39606家,电商从业人员14057人,就业达31000多人。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航。呼伦贝尔市将继续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资源消耗向绿色循环转型、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低效分散向高效集约迈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深度推进 全域大旅游 发掘冰雪潜力

  “十三五”时期,呼伦贝尔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文化旅游业作为重要抓手,全力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全市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国际时尚冰雪旅游胜地”目标,推进“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协同发展,实施“规划引领、宣传促销、项目建设、冰雪撬动”四大工程,积极适应旅游业发展新常态,提高呼伦贝尔“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呼伦贝尔号”草原森林旅游列车上线运行,填补了国内铁路高端旅游市场空白。白音哈达、完工、巴日图旅游车站配套设施建成使用。满洲里套娃景区二期对外开放,三期工程正在推进。陈旗莫尔格勒河、额尔古纳湿地、鄂伦春拓跋鲜卑、阿荣旗吉雅泰等景区完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15年—2019年,呼伦贝尔市共接待入境旅游342.09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23.85亿美元。呼伦贝尔市通过“旅游+”,实现了旅游业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推进了“乌阿海满”一体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区域旅游发展。

  2020年冬季,呼伦贝尔重点打造冰雪运动之旅、大雪原民族风情之旅、挑战中国冷极之旅、草原森林温泉火车之旅4条冰雪旅游线路,举办呼伦贝尔冰雪日、呼伦贝尔冬季英雄会等冰雪品牌活动,推出了九大冰雪旅游特色产品,做好“白雪换白银”文章,助力呼伦贝尔冰雪产业蓬勃发展。

  呼伦贝尔市围绕“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国际时尚冰雪旅游胜地”目标,加大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景区建设。加大力度开发雪乡、冷极村、特色民宿民居等系列度假产品,全力打造冬季旅游拳头产品,确保呼伦贝尔冬季旅游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继续在“冰雪+”上大做文章,丰富冬季旅游的产品内涵,用冷资源撬动热产业,推动冰雪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吸引更多人走向呼伦贝尔大雪原,真正让“冰天雪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呼伦贝尔市将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树牢生态优先导向,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力做好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储备工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打造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品牌核心区,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呼伦贝尔应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开新局 创新业 建新功
   第05版:开新局 创新业 建新功
   第06版:云上103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呼伦贝尔:为建设亮丽内蒙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