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0科技兴蒙大盘点

风电消纳技术示范风场。
我区部分盟市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利用染色体组设计分子育种技术在土左旗的盐碱滩上培育水稻。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开发的国内唯一超高纯铝(5N5、6N)提纯工艺技术在包头市落地转化。
  【编者按】

  2020年,是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元年。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开放合作搞创新、突出特色搞创新、抓住关键搞创新”的总体思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推进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在提升创新治理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内蒙古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此,自治区科技厅对2020年内蒙古科技创新大事进行了梳理与盘点,以飨读者。

  部区高位推动

  “科技兴蒙”行动启动实施

  自201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科技部建立新一轮会商机制,将“科技兴蒙”行动纳入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布局以来,“科技兴蒙”行动得到了科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区双方共同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实施“4+8+N”的科技合作机制,统筹推进和支持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科技兴蒙”行动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举措,在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上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重点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座谈会,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召开全区科技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兴蒙”步入发展快车道。

  全方位推进

  “4+8+N”合作主体紧密对接

  自部区会商以来,自治区按照“开放合作搞创新、抓住关键搞创新、突出特色搞创新”的总体思路,梳理自治区各类创新主体与国内发达省份及机构的创新合作需求,加强与北京市、广东省、中国工程院等11家合作主体的主动对接。 

  2020年12月11日,科技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共同召开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石泰峰书记、王志刚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布小林主席致辞。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前期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主体签署战略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又与北京市、广东省、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合作主体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4+8+N”的合作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将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资源共享、深化产学研协同、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实施重大项目研发与产业化、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同时,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8个盟市与相关合作主体单位签署创新合作协议,区内创新主体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签署合作协议300余项。合作共建的上海交大内蒙古研究院、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成功落地,将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政策保障

  “科技兴蒙”30条重磅出炉 

  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技兴蒙30条)。政策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在科技创新供给、企业创新能力、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开放合作、创新人才、科研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30条96项创新措施,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领域迄今为止出台的系统性、针对性最强,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性文件,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财政资金引导

  “科技兴蒙”专项启动实施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专项围绕“科技兴蒙”行动提出的“建设区域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和急需人才、联合组织实施科研攻关、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六方面重大任务,采取自治区与盟市联合主导的方式,集中区内外优势科研力量,重点支持区域创新载体、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攻关等。9月28日,首批4.7亿元“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资金下达到位,支持“三区两中心”建设、自治区高新区升级、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定向委托等重点专项16项,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项目资金管理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优化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化项目形成机制,与生态环境厅、卫健委、能源局等部门建立“1+1”协同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精准布局产业重点攻关任务,探索科研项目定向委托、稳定支持、共同投入等管理机制。

  修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程序,下放项目管理权限,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和调整权,将项目容错机制和诚信建设纳入科技项目管理范畴,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聚焦“五大领域”

  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发力

  2020年,内蒙古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发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大规模储能、石墨烯、稀土、氢能、碳捕集封存等五大领域,梳理形成攻关方向10个,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支持科技重大专项12项、经费1.6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4.18亿元;聚焦牛疫病防控、草食家畜智慧养殖、水稻提质增效、旱作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等农牧业领域,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8项,支持经费1.08亿元。此外,围绕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态环境、农牧业等领域创新需求,2020年,内蒙古共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309项,支持经费2.41亿元。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0年,内蒙古成果转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自治区科技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为试点,为科研人员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方案(试行)》。着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2020年认定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9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5家,新认定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自治区众创空间22家,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推进技术转移对接,组织召开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现场签订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协议23项。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2020年,内蒙古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持力度。支持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区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每家给予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农高区创建请示已报请国务院批复;聚焦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推动创建国家乳业、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和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支持经费1.1亿元,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投入2000万元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跟进指导乳品生物技术、蒙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提升实验室基础研究水平。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020年,内蒙古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孵化与人才引进培养,在北京中关村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建设内蒙古科创中心,为内蒙古科创企业搭建“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内蒙古”的异地孵化平台,探索“一心多点”柔性引才新模式;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对2019年新认定的336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资金3360万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69家,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60家;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全年备案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88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总数增长到536家。

  以人民为中心

  科技创新助推民生改善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蒙古紧急启动应急科技攻关,采取“定向委托+绿色通道”的方式,组织区内医疗卫生领域科研力量,实施“蒙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等5个应急攻关项目。

  2020年,内蒙古科技创新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全区新备案31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有17家直接布局在贫困旗县,全区4000多名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000余项,服务贫困村达3000多个。

  2020年,内蒙古生态环境领域共安排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呼包鄂大气污染防治等科技重大专项4项,投入科技经费6112万元;“一湖两海”水资源综合保障、油沙豆防风固沙、白云鄂博稀土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争取国拨经费5499万元,将为内蒙古守护绿水青山、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本版文/图由自治区科技厅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读图
2020科技兴蒙大盘点
“数”说2020年 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