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引来源头活水

  本报巴彦淖尔2月7日电  (记者  韩继旺)元旦过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荣丰办事处先锋村四组65岁的村民任小兵将自家的30余亩地流转给了五原县大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他难掩兴奋地说:“这些地我们夫妻两人忙忙碌碌一年也只能收入3万余元,如果遇到气候不好或者农作物价格走低,收入更不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种地也是渐渐力不从心。现在以每亩每年7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大丰粮油,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就近打工挣些钱,再搞点养殖,多渠道增加收入,比原来种地强多了。”

  据了解,五原县大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第一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葵花籽仁类产品出口加工。2020年7月,该公司建起生鲜果蔬生产线,日生产加工6万棒鲜食糯玉米。公司总经理赵彩云介绍:“2020年我们试流转土地300亩种植糯玉米,因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日照独特,种植出来的糯玉米具有粘、糯、精等优良品质,客户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们已流转土地2500亩,和农民签订订单种植合同1500亩,打算全部种植糯玉米。”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不改变土地用途、保障农牧民长远收益的基础上,运用法律保护、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逐步扩大全市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21.59万亩,占实际耕地面积1100万亩的29.24%。

  巴彦淖尔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通过出租、转包、入股等形式,探索出种养大户引领型、企业租赁经营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家庭农牧场集中经营型等主要类型的流转形式,实现“土地变股权、农户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有保障”。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建立市、县、镇三级服务平台,嘎查村设立服务站,做好流转前、中、后的信息收集、发布、登记、备案等工作。成立“土地银行”,与农牧户签订委托流转协议,把农牧户分散的土地集中“存地”,引导“农”字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向土地银行“贷地”。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体系,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切实维护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

  在流转方向上,巴彦淖尔市重点聚焦“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生产基地、亩均综合产值达2万元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农高区和中以(巴彦淖尔)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贫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现代农业产业,并优先享受土地流转财政奖补、涉农涉牧资金整合投入、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保障。

  为切实保障农牧民权益,巴彦淖尔市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当地、当期土地流转价格的评估、监测和分析,通过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等多种途径,引导流转双方协商议价或多方竞拍定价。土地流转价格实行“浮动”机制,在首次确定流转价格后,流转期内每3—5年调整一次,价格上调幅度不低于3%。坚持依法、自愿、协商,土地流转收益原则上不一次性给付农牧民,鼓励分年度、分批次给付,引导流转土地的农牧民合理理财。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支付的流转收益首先用于缴纳农牧民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巴彦淖尔市土地有序流转既促进了规模化经营,也使一大批劳动力从自家“一亩三分地”中解放出来,就近或外出务工,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临河区新华镇永红村2018年与企业合作,流转土地2147亩,建成花菇特色产业种植园,帮助当地农户实现了“一人三薪”,即一个劳动力享有土地流转金、花菇种植收益和园区打工3份收入,每户年均增收4.5万元。花菇特色产业种植园负责人连建兵介绍说,种植园目前已建成400栋钢结构大棚,其中100栋为育菌棚、300栋种植棚,如一户人家包3栋棚,一年种植收益在八九万元。不仅如此,园区还免费给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冷库、销售渠道等,农户只需负责栽种和采摘,产品由园区包销,已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900个,每年的用工支出约为6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地方盟市
巴彦淖尔: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引来源头活水
阿拉善盟 消防员防火业务培训 理论实操并重
包头市 开通网上政务老年人服务专区
包头市 公安局交管支队 连续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温室大棚显生机
乌兰察布市 启动“扶贫护心”社会公益活动
百种年货上市啦
兴安盟 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惠民暖心
冰河漂流
通辽:“减、免、缓、补、返、训、扶”促就业1.5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