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红包”里的大希望

  □新华社记者  韩朝阳

  去年春节前,每人发了两斤白糖;今年春节前,每人发了5斤大米。连续两年,河南省获嘉县东彰仪村的新年“红包”都不大,甚至有些寒酸。80岁的老支书岳绍文却赞不绝口,称白糖“甜”了人心,大米“聚”了希望。

  460万元巨额债务,13年村集体零收入,几年前,东彰仪村还是个软弱涣散村,“越穷越乱,越乱越穷”的阴霾盘旋在村子上空。

  2000年倒闭的村办榨油厂是东彰仪人心中的“伤疤”。20世纪90年代,因当地盛产棉花,东彰仪村贷款、集资上马了榨油厂,本想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没想到榨油厂建成没几年,获嘉县种植结构大调整,失去原料来源的榨油厂无奈倒闭。

  倒闭的榨油厂给东彰仪村留下个烂摊子,银行贷款、村民资金、工人工资构成一笔高达400余万元的巨额债务。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牵涉其中,少的几百块钱,多的几千块钱。岳绍文的750元村干部补贴,一欠就是20多年,“那时候一年才挣1100块钱,心里有怨气,后来村里开会都不愿去。”

  “乱、穷就是因为债务问题,债主天天来要账,我只能躲在房顶上,焦头烂额,啥事都干不成。”2001年至2003年担任村支书的宋文之勉强干满一任,随即辞职,“带不动,只能撂挑子。”

  “半瘫痪”的东彰仪村乱象丛生,乱占宅基地、抢占集体土地时有发生。“大家一窝蜂,你占我也占。”岳绍文说,就连他自己也占了村里两亩集体耕地,一占就是十多年。

  “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村里就是一盘散沙。”退伍老兵王光新担任村支书后,抓住获嘉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在村里清产核资,理清旧债,摸清家底。同时,乘着改革的东风,把村里220亩集体土地重新流转出租,引进农业企业种植大棚蔬菜,和科研院所合作发展辣椒制种。

  2017年,一笔笔村民欠账被清算抵销,扣去各种杂项,还清紧急欠款,没想到村集体账户上还有6.5万元盈余。此后3年,16万元、20万元、30万元,东彰仪村的集体收入节节攀升。

  “东彰仪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历史得以改写,2020年春节前给村民发放两斤白糖。”王光新说,今年每人发放5斤大米,“红包”不大,但意义非凡,让村民尝到改革的甜头,看到发展的奔头。

  岳绍文老人被拖欠20余年的补贴早已还清,身体健朗的老人在村里当起了卫生协管员,看着村里新建的游园广场、污水管网、垃圾分类设施,老人的心情愈发舒畅。

  连续两年,家里6口人的岳绍文领了12斤白糖和30斤大米,安享晚年的老人早已不缺这点白糖、大米,但村里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让老人看到了这个村子未来振兴的希望。

  (新华社郑州2月11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以牛劲牛力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中美元首通话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红红火火庆佳节
奋进新征程,中国一定“牛”!
共庆新春佳节 共叙思乡之情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 超市春节期间供货充足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点亮“中国红”
小“红包”里的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