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炉暖寒冬

  □陆明华

  藏品:鎏金雕花铜手炉。

  年代:明代。

  规格:高18厘米,宽31厘米。

  特点:器身呈椭圆形,宽口、深腹、平底。两肩以钉接连长方小铜片,以连接活把提梁。此器器身提梁带鎏金。盖亦呈椭圆形,盖面隆起,镂雕纹饰。下半部分是海水,上半部分是花卉纹饰。盖面主题花卉纹饰均有鎏金。

  渊源:手炉作为取暖用具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明、清两代,冬季大多烧柴炭取暖。手炉则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铜暖炉的发展大致可分3个时期,唐宋元为早期,明清为鼎盛期,近代为衰落期。明代中期,青铜工艺复兴,铜香炉制作空前繁荣,同时也影响了暖炉工艺的发展,不仅材质形式日趋多样,在用途上也呈现高雅的倾向,成为继香炉之后,又一赏心悦目、值得摩挲品评的珍玩。

  明代手炉纹饰自然,简朴明白,清代则比较繁缛。但是,它们又有共同的特点:制炉材质丰富多样,由于铜合金的发展,出现了红铜、白铜、黄铜等手炉,也出现了景泰蓝、铜鎏金等观赏性手炉;使用手炉者急剧增多,从局限于宫廷少数人扩展到民间富贵人家;使用者的增多促进了手炉行业的发展,并且出现了潘祥丰、赵一大、胡文明等铸铜工艺名匠;工艺讲究,造型丰富多样,从早期的方圆二式,发展为六角、瓜棱形、梅花形、椭圆形、海棠形、龟背形等,而且纹饰精美。

  点评:工艺讲究,雕凿精细。

  这种传世手炉根据其工艺和纹饰分析,属于文人案上用具。

  藏所:个人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校园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袖炉生香
松灰笼暖
春和铜炉
炉暖寒冬
五福捧寿
婴戏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