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约2千克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也是人类时隔44年拿到新的月球样品。
探月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更加深入。研究月壤样品,不仅可以认识月球目前的状态,进一步揭开月球的起源之谜,让我们对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有新的认识,也将修正和提升我们对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地球与行星的相关知识。同时,月壤样品的研究也可以为后续月球科研站建设和人类登月作准备。
此前,美国通过6次载人登月活动,带回381.7千克月壤和月岩样品;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分三次共取得约300克月壤样品。
“美国的月壤和月岩样品采自6个登月点,苏联的样品采自3个登月点,但月球的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4倍,仅这几个点的样品是无法代表月球全貌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说,此次嫦娥五号选取的采样点距离美国“阿波罗”号采样点和苏联采样点非常远,有不一样的地质背景。“嫦娥五号的着陆点在月球正面的西北部,这里是月球最大的月海——风暴洋,此前人类的探测器从未在此着陆过。除了与之前的采样点相距遥远之外,嫦娥五号采样点的火山活动更为年轻,可以研究月球内部能量的衰竭,更加全面地了解月球地质演化历史。这也意味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很可能取得不一样的结果,有独特的科研价值。”
此次展出的月壤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整体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时空两个维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特别是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在郑永春看来,月球样品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科学研究。“能够取回月壤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的最好体现。”“此次月球样品有100克在国博展出,能够亲眼看到这份来自月球的礼物,非常令人振奋,又有谁不会为了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而赞叹呢!”
(本报综合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