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博物院草原丰碑展厅,在“九一八事变”展板上,一张张历史照片触目惊心:日本侵略军在内蒙古东部区使用的“炼人炉”、海拉尔万人坑部分劳工白骨、日本侵略军在兴安盟五叉沟修筑的飞机库……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柳条沟事件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东三省在4个月内全部沦陷,内蒙古东部地区人民直接处在日军的蹂躏之下,通过图片也不难看出日军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讲解员陈琳介绍说。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中共内蒙古特委也及时发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内蒙古东部地区各族人民不甘沦陷的命运,发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各族人民踊跃参加抗日武装反抗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七七事变”前,内蒙古东部各族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战一直没有停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辽北蒙边骑兵抗日斗争,海满抗战以及八仙筒抗日斗争。
1931年10月,日军进攻辽北蒙边地区。10月下旬起,数千日军、日伪军数次大举进犯通辽等地,辽北蒙边骑兵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一次次与敌军血战。他们先是攻取了舍伯图,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往开鲁,后联合驻开鲁的东北军骑兵第九旅收复余粮堡等重镇。1933年春,日军占领热河全境,部分义勇军退往察哈尔省康保一带,加入在张家口组建的民众抗日同盟军,参加了收复多伦的战斗。一年多的时间里,义勇军数次与敌军激战,歼敌数千人,也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1932年,面对日军暴行,海拉尔、满洲里一带的民众组建了东北民众救国军,多次与日军在富尔拉基一带激战。11月17日,东北民众救国军发表通电誓与侵略者周旋到底。海拉尔举行了数万民众参加的“声援东北民众救国军抗日救亡义举大会”,会后群情激昂,群众自觉组成“青年敢死队”“民众预备队”。面对装备精良的入侵者,凭着爱国精神、民族气节,东北民众救国军在枪林弹雨中血战四昼夜后被迫撤退。12月2日,东北民众救国军1、4团共2000余人与敌殊死拼搏后全部壮烈牺牲。后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避免全军覆没,部分官兵及民众共4000余人退往苏联境内。
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热河后,迫使老百姓做劳工、服兵役,当地群众苦不堪言。奈曼旗100多人加入了奈曼旗抗日救国军,走上武装抗日道路。1935年7月23日,奈曼旗抗日救国军联合北票县部分抗日救国军进攻八仙筒,成功攻占旗公署,恢复了当地社会秩序。4天后,救国军遭到日军围剿报复。为保存实力,抗日救国军继续东进与北票县抗日救国军会师,部队发展到1500多人。10月,日军包围了抗日救国军,数次激战后,救国军伤亡惨重,剩余力量回到奈曼旗南部山区,同另外几股抗日武装会合,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1936年9月,救国军在转移途中被日军追击,大多数壮烈牺牲。
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及全面抗战的进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祖国北疆谱写了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