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三个引领”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强化政治引领。内蒙古科协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抓中心组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学习工作,去年以来,集中学习42次、举办专题讲座13场。抓党员干部培训,成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校,去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7次,培训党员干部、学会人员等2.1万人次。开展“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巡讲”活动、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大力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积极创建“最强党支部”、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内蒙古科协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工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强化思想引领。以史为镜知兴替,学习党史正当时。在奋进新征程的历史性时刻,内蒙古科协处处涌动着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科协班子成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前往乌兰夫纪念馆开展“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开办“科协学习夜校”,通过集中领学、研讨交流、随机考问、集中考试等形式,保证了学习进度和质量;邀请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张瑞军、刘春子教授做专题辅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全区科协系统2400余名党员干部聆听报告……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科协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深入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举办党员干部、基层科协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班8次,培训1200多人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结合起来,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各族青少年60多万人次参与。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和普及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科普讲座、培训和义诊等1000多场次,在科技服务中促进各民族共同提升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强化行动引领。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才能枝荣。内蒙古科协按照党中央关于“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要求,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扩大科协基层组织覆盖面,让科技工作者都能够找到科协组织,让基层的科技工作者都能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让连心桥越搭越宽。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基层科协组织3892个,其中,苏木乡镇(街道)科协1125个,企业科协433个,高校科协30个,中小学科协2340个。
如何让连心桥打通“最后一公里”?内蒙古科协牢固树立开放思维,切实增强吸纳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充分发挥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在基层分布最广泛、渠道最通畅、专长最实用、联系群众最紧密的优势,深入开展“3+1”试点工作,努力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增强科协组织代表性、广泛性,服务群众上实现新突破。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有2527名“三长”兼任科协委员、常委、副主席。
如今,科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解决了科协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夯实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基础。
抓住“三个重点”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担负起创新发展科普之翼历史使命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8.73%,达到“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比2018年的7.63%提高了1.10个百分点,内蒙古自治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抓好科普设施建设。争取科技馆免费开放资金6270万元,资助全区42个科技场馆;全区旗县以上科技馆达到84个,排在全国第一位,实现除市辖区以外的旗县市基本全覆盖;流动科技馆总计46套,排在全国前5位,巡展80多个旗县,开展活动2000多场次,受益人数60多万人次;科普大篷车总计118辆,排在全国前3位,行程90多万公里,举办活动6000多场次,受益人数600多万人次。
抓好科普品牌活动开展。持续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科普视频创作大赛,举办“科普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参与人数224万人次;2020年同步开展科普日活动2300多场次,内蒙古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开展的“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组织了140余名国家、自治区、盟市级科普专家,深入全区103个旗县(市、区)的苏木乡镇、嘎查村、街道、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义诊等科普传播活动800余场次,努力为公众提供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服务。
抓好科普队伍建设。科普专家团、科技志愿者与科普信息员队伍规模稳步扩大,为科普活动开展提供源动力。内蒙古科协积极组建科普专家团,打造高水平科普队伍,深化科普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各级科协组织已组建科普传播专家团队110个,吸纳成员2200多人;全区科协系统已建成一支覆盖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的科技志愿服务者队伍,共计有6.5万余名科技志愿者;全区已建成超过39.4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分享科普文章超过3884万篇次;在全区12个国家级和28个自治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旗县成立了专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2020年以来,各试点旗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过400场次……一项项举措惠及当下,影响长远。2020年,内蒙古科协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抓好科普产品供给。内蒙古科协通过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APP、科普e站“六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让科普知识飞进千家万户;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搭建“院地共建”项目平台,建成“科技小院”12个;在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设立内蒙古科普官方账号,着力打造“科普内蒙古”“智慧科普”品牌,利用全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内蒙古科协”“科普内蒙古”和“科普草原”(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转载推送科普资讯15000多条,阅读量230多万次。
搭建“三个平台”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去年以来,内蒙古科协创造条件,广泛搭建各类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服务,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助力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内蒙古计算机学会开发的“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学技术奖”;内蒙古测绘学会编制的地图集获“2020年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内蒙古数字转化医学会开展的数字骨科学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蒙古细胞生物学会的一种肉苁蓉多肽混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搭建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平台。从厘清企业需求,到组建专家库、搭建专家服务企业的平台,在“科技兴蒙”行动中,内蒙古科协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巴彦淖尔市、包头市被列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内蒙古科协积极推动全国学会与试点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并投入资金420万元支持试点工作开展;组织19家区直学会对接服务40多家科技企业,扎实做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举办“科创中国”巴彦淖尔现代农牧业发展论坛,全国知名农牧业专家学者为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建言献策;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等专家深入内蒙古,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科学推广普及,助力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举办第七届内蒙古“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出谋划策,激发内蒙古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搭建弘扬科学家精神平台。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5个方面11条具体措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典型,举办科学家精神专题报告会18场次,全区8000多名青年学生听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和科学家精神宣传宣讲活动,继续开展科学大师舞台剧展演活动、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等,培育选树一大批政治上强、学术上精、业务上过硬的各层级科技工作者典型,推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未来,内蒙古科协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继续阔步前行,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在科学普及主战场上大显身手、扎实奉献,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汇聚强大的科技力量,为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