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范美玲:“靠着龙头企业‘薯’钱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范美玲(右)与村民在大棚里插马铃薯秧苗。
快乐的劳动着。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通讯员  王俊霞

  小满前后是马铃薯原原种育苗的最佳时机,在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55岁的村民范美玲正忙着往自己承包的大棚里进行移种马铃薯苗,这些种苗可都是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组培室里培育的,精贵着呢。

  范美玲身高体宽,皮肤黝黑,干活手脚麻利,是村里有名的干活儿能手。但是移苗的时候,却不敢像平时干其他农活儿一样随意。这些嫩绿的种苗,承载着她丰收的希望。因此移栽种苗的时候,她是小心翼翼的搬运着,然后轻轻地将种苗分开,再轻轻地将种苗插在泥土里,最后再慢慢地给种苗培上土。她精心呵护着这些“宝贝”,生怕自己手脚太重伤着了。

  范美玲从2019年开始承包大棚种植马铃薯原原种,每年承包两个,今年是第三年了。此前范美玲和老伴在县城打工,收入少也不稳定。不仅要供养女儿读大学,而且还面临着给儿子娶媳妇,家里经济状况十分窘迫。

  正当范美玲为此愁眉不展时,村委会建成了107个温室大棚,租赁给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运营,由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并与农户签订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合作繁育协议,由农户种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种苗,每户种植2个大棚,每个大棚租金3500元,希森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原原种回收。曾经在希森公司马铃薯组培室打过工的范美玲,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增收致富路,于是在2019年,她第一次大胆地承包了两个大棚,当年收益5万多元。见到效益后,去年范美玲又承包了两个大棚,又增加收入3万多元。

  “我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育苗,9月初就开始卖钱了,一年也就忙活100多天。一个大棚育苗大约是7万株,每株苗能结原原种4个左右,大约收获20万粒马铃薯原原种。秋收的时候,原原种根据品种和大小按个儿卖的,一粒原原种可卖到0.3元左右,卖了1.5万多块钱。有的人有经验,也会种,下辛苦,一个大棚就卖了2万多块。”谈论起这两年的种植效益,范美玲脸上挂满了笑容。并且范美玲靠着这两年种植原原种的收入,去年给儿子娶上了媳妇,还还清了女儿上大学时的贷款。

  “我今年又承包了两个大棚,秋天最少每个大棚也能收入1万多元。种大棚比在外面打工轻松,收入也稳定,也不是特别累,两个大棚我自己就能种好。女儿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考住了研究生,还找上了对象,说是等我不忙的时候就领着对象回来看望我们老两口呀。我们又帮着儿子在县城里买上了楼房,小孙女也出生几个月了,我是越活越高兴,靠着龙头企业‘薯’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说到今后的生活,范美玲充满了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特别报道
雷军:搬出“穷窝” 过上“牛”日子
范美玲:“靠着龙头企业‘薯’钱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图门达来:“坐在家中看监控放羊,以前想也不敢想”
郭凤莲:“乘着‘棚改’东风,我们家这几年喜事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