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名字中就带着一股不凡的品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代表了无比神圣与尊贵。莲,有吉祥和合、出尘纯净之意。一看到此花,真的是高洁清新、金色满目。早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就有关于这种野花的记载。金朝大定初年,金世宗完颜雍游幸至上都河流域绵延数百里的草原游猎,看到茂盛的金莲花“花色金黄,七瓣环绕其中,一茎数朵,若莲而小,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灿然”。他被这浩渺壮观的植物群落震撼了,联想到“莲者连也”,遂取其“相连意”,故称此种奇异之花为金莲花。
在呼伦贝尔的草甸或疏林地带,每年的夏天金莲花盛开时,在那绿色的主色调中,金莲花黄灿灿的花朵异常夺目。宛如天上的群星来到这里的一次大聚会,一派繁华富丽。
如果说绿草是大地的衣裳,那么金莲花就是绣在衣服上靓丽的点缀。绿与黄这两种高纯度的颜色在色彩上对比更加强烈,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刺激。绿与黄两种鲜艳饱和的色泽赋予了大地生机和活力,迸发出一种浪漫的童话色彩,让人生出无穷的想象。而在野草绿色基调的衬托下,又使得金莲花鲜嫩明净的黄十分突出,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与美感。难怪当年乾隆木兰围猎时,看到满地金莲花盛开,禁不住感叹:“塞外黄花恰似金钉钉地”。更有清人胡会恩在诗中把金莲花比作天宫瑶池边的芙蓉之美:“仙葩生朔漠,当暑发其英。色映金沙丽,香芬玉井清。倚风无俗艳,含露有新容。试植天池侧,芙蕖敢擅名”。金莲花的茎高可达一米多,翠绿的花茎在草丛中亭亭玉立,形如碗莲的金黄色花朵艳丽精致,虽是金花玉叶,却并没有娇柔媚俗之态,一颦一笑,都透着不凡的韵味。金黄色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蕊,通体明净清亮,不是那种金粉敷面的浮华,而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清康熙帝曾作诗赞曰:“迢递从沙漠,孤根待品题,清香拂槛入,正色与心齐,磊落安山北,参差鹫岭西,炎风曾避暑,高洁少人跻”。
金莲花不但形态优美,颜色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好的药用功效。这在许多书籍中均有记载,《山海草函》:治疔疮大毒,诸风。《纲目拾遗》: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岚瘴。《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此外,金莲花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可有效补充细胞的营养,既可活血养颜,也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每年一到金莲花的花期,就会有人前去采摘。
我记得有一次顺着铁道边的小路,来到一片草地上,先是发现零星的几朵金莲花,随着不断的深入,花朵越来越多,数不尽的花朵簇拥着、怒放着,汇聚成了一片片饱满的明黄色。因为刚刚下过雨,经过雨水的润泽,金莲花愈发显得丰盈舒朗,色泽灿然。圆圆张开的花瓣儿,莹润鲜嫩,摸上去那种细腻感就如同婴儿的皮肤。采摘时,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与中指紧紧地夹住花朵,用力一拽,“啪”的一声,花朵就静卧在手心了。偶尔还会摸到躲在花瓣下避雨的肉嘟嘟身上有着黑色和黄色的斑纹、样子萌萌的熊蜂,虽然摸上去的手感绒绒肉肉的,还是免不了一惊,倏地一下把手拿开。
在呼伦贝尔,人们常把金莲花晒干后用来泡水饮用。泡水时通常要选一个透彻明亮的大玻璃瓶,此种形式与传统的茶具相比虽然缺少了雅,但却有了一份大气与殷实,也能够让花朵有足够的空间尽情舒展。
放几朵金莲花在瓶子里,冲入滚热的开水,脱水的花瓣经水的浸润,就如同国画中的晕染,又渐渐饱满丰盈起来,变得鲜灵灵金灿灿。金莲花的香气也从瓶口中慢慢地飘散出来,瓶中的金莲花宛如获得了一次重生。瓶中的水也变得金黄璀璨,色泽澄明。仿佛是储存在花朵中的金色阳光释放在了水中。泡好的金莲花茶,汤味儿清香馥郁、温润柔和。轻轻地品上一口,一股幽幽的花香便在舌尖慢慢荡漾开来,闻着绵润清香的气息,周身被一股暖意所包围,让人如同身处春日午后的阳光中,整个身心完全沉浸在悠闲、恬淡、清雅的情调里,有一种高雅脱俗的享受。故此,有"宁品三朵花,不饮二两茶"之说。据说,辽国萧太后经常冲泡金莲花饮用,皮肤细白容颜美丽,直至中年以后依然青春靓丽,故被称为养颜金莲花,列为宫廷贡品。
美丽的金莲花在呼伦贝尔这片生态优越的大地上每年盛开,丰富着呼伦贝尔大地的色彩,也丰富着呼伦贝尔人的寻常生活。只要对生活报以热爱,生活就会如盛开的金莲花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