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康美景牧人家

笑意写在包敖恩达古拉脸上。本报记者 金泉 摄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郭洪申  金泉

  徐跃  刘玉涵

  见习记者  薛一群

  又是一场透雨,包敖恩达古拉穿上雨披,麻利地推门出院,趁大雨停歇的功夫,将30多头小牛犊赶出棚圈。

  山风吹过,高高的草浪层层翻滚,如珍珠般的白羊若隐若现,数百种不知名的小花如繁星般洒落,包敖恩达古拉的家就在扎鲁特草原深处的山地美景之中。

  今年52岁的包敖恩达古拉,是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查干朝鲁图嘎查牧民,“今年我们这个地方风调雨顺,牛羊出栏价格也不错,收入可观……”包敖恩达古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如今,包敖恩达古拉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家有6300多亩现代化家庭牧场,有120多头牛、700多只羊,打草机、农用大卡车、农用三四轮等一应俱全,是周边嘎查村中屈指可数的养殖大户,年纯收入可达到40万元以上。

  她刚嫁过来时可不是这样。1990年,包敖恩达古拉与丈夫包特木尔高力套结婚。丈夫家兄弟姐妹共6人,婚后第二年婆婆因病去世。包敖恩达古拉担当起了儿媳、母亲和姐姐的多重角色。她孝敬公公,拉扯着丈夫的5个弟弟妹妹,哺育着自己的儿女。5个弟妹相继长大成人,婚嫁时,她分别给了两个弟弟50多头牛和300多只羊,3个妹妹每个人的嫁妆也有100多只羊。

  结婚之初,家庭的重担让包敖恩达古拉穷则思变,她跟丈夫商量尝试搞养殖。查干朝鲁图嘎查是一个纯牧区,基础条件差,环境艰苦,但她是个不认输的倔强女人,一番苦干,3年以后,家庭经济慢慢地有了好转。

  有了一定积累后,包敖恩达古拉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开始注重牛羊的品种,并逐步拓宽销售渠道,把牛羊绒等制品销售到各农贸市场和商场。一步步的成功让她自信起来,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决心带领乡亲一起脱贫致富。为了给大伙儿贷款,她跟丈夫商量用自己家的房产和牛羊作担保,乡亲们终于有了搞养殖的启动资金。

  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起初包敖恩达古拉没有一点经验,一场突如其来的白毛风刮过,由于没有足够的草料和棚舍,她家的牛羊损失过半;也曾经因为防控疫病而被迫放弃自己悉心照料的牲畜。痛定思痛,她潜心学习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和总结经验。如今,包敖恩达古拉在牲畜防疫方面已得心应手,养殖技术、草料种植,青贮制作储存等还可以为乡亲们进行技术指导。她总是说:“我的日子过好了,但不能忘记我周围的乡亲们。”在她和丈夫的带动下,嘎查牧民们的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来越丰足。

  包敖恩达古拉不仅是养殖致富带头人,而且有一副扶贫帮困的热心肠。查干朝鲁图嘎查的牧民们都说,包敖恩达古拉夫妻是“爱管闲事”的人,自己家有3个孩子需要抚育,那么多牛羊需要照料,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却还要去管别人家的孩子。十几年来,她帮扶的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儿童有十几个,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爱心妈妈”。

  “我想把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们高兴了我心里也高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也为我的孩子们树立榜样。”说到这儿,她腼腆地笑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她家不仅是扎鲁特旗远近闻名的龙头养殖户,也成为让乡亲们赞不绝口的和睦、友善、勤劳致富“最美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特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影像力
世界首台120吨级纯电动交流传动 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在内蒙古交付使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全力以赴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
小康美景牧人家
布小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 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包钢上半年经营发展 创成立67年来最好水平
赓续红色血脉 激发奋进力量 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兴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