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文艺的红色基因

◎王鹏瑞
  内蒙古文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的红色基因。1945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1946年元旦,由内蒙古军政学院师生创作演出的革命歌剧《血案》,在军政学院元旦晚会上首演,获得极大成功。2月2日,《血案》在军政学院运动场再度演出,时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及其他党政领导同师生、市民们一同观看演出。演出后,乌兰夫激动地说:“什么叫内蒙古文化?这就是内蒙古文化!”革命歌剧《血案》表现抗日战争胜利后,绥远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为扩充反共力量,抢先收编伪蒙疆军队。原伪蒙疆军队士兵巴根不堪忍受歧视和压迫,在八路军的帮助下毅然加入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民族解放的道路。后来,该剧又深入察哈尔牧区多次演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许多青年看了演出后,纷纷报名参加解放军,投身革命。

  1946年4月1日,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内蒙古文工团在张家口成立。其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文工团深入农村牧区为人民群众演出,展览解放区的木刻、年画及时事照片,宣传党的政策,配合内蒙古地区的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积极进行宣传。“五一”大会召开时,尹瘦石为大会绘制了会场的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像及大型宣传画,超鲁设计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旗帜图案。1948年4月,在内蒙古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内蒙古画报》在王爷庙创刊。画报遵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具体的革命任务,推动农村牧区的生产、支前、劳军和优属,并及时地介绍生产经验、卫生防控等知识,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宣传队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诞生。随后这支草原上的“红色嫩芽”迅速成长,在内蒙古草原遍地开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一面旗帜。60多年来,内蒙古的广大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以蓝天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深入农村牧区等基层为人民群众演出、服务,“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为丰富农村牧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欢迎,也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高度评价。

  所以,无论是自治区成立前后内蒙古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文艺活动,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乌兰牧骑,这些红色基因,都是今天内蒙古文艺的巨大精神财富和发展动力,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余年来,文艺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拿美术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年画、60年代的年画和版画、新时期的油画、中国画和哲里木版画、新世纪以来的水彩画等,都曾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内蒙古的发展建设,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2017年,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对乌兰牧骑精神进一步肯定,对基层文艺工作者寄予深切关怀,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些都给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和文艺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艺术创作的热情和能力。

  近年来,内蒙古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引,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创作了许多思想性、主题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如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骑兵》、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的水彩画《远方》等。近些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联主抓的一系列大型美术创作活动,如“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原四季  亮丽北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美术作品展览”“弘扬蒙古马精神”油画、雕塑、摄影、书法、少儿绘画系列展览、“打赢脱贫攻坚战”主题美术、摄影、书法作品系列展览,“相约草原丝路  共建美好家园——2020内蒙古‘一带一路’版画展览”等,都是传承和弘扬内蒙古文艺红色基因的成功实践。这次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历时一年半完成的“红色百年内蒙古——系列油画、雕塑创作工程”更是在新时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一次重大举动,产生了许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创作思想、艺术表达上都是对内蒙古文艺红色血脉的继承和弘扬,而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都是非常好的形象化教材,必将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对当前的文艺创作特别是美术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工程”的价值、意义和影响将愈来愈凸显。

  愿内蒙古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优秀文艺精品。

  (本版图片源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电视剧《大决战》观感
~~~◎王鹏瑞
~~~——谈报告文学《额济纳河畔》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号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于细微处见匠心
内蒙古文艺的红色基因
讲中国故事,写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