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当前发展形势。科学认识当前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看到,面对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历史遗留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我区端正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和规划部署取得明显成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良好势头,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开始破题,我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产业发展稳中加固,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随着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拥有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具备更好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多方面有利条件。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为我区推动资源、生态、区位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面、客观、辩证看待我区发展面临的危与机、时与势,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努力抓住用好发展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困难和挑战,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必须做好打总体战、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最为重要的是,要胸怀“两个大局”,始终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遵循,善于在应对困难挑战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因应形势变化完善思路、调整对策、做好工作,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导权,扎实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政治要求、思想要求和工作要求。对内蒙古来讲,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更加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一个时期以来,内蒙古依靠发展资源性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但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了许多后患。近几年我区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产业结构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倚能倚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四多四少”问题突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能不能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能不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成效。当前,特别是要紧紧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要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硬任务,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坚持在减量替代上找空间,在存量项目上挖潜力,在政策机制上想办法,加大限制类产能淘汰力度,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力度;要提高绿色准入门槛,任何地区、任何行业都不能再突破约束性指标红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抓紧谋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控煤减碳工程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加快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调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要立足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坚定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绿色打造成为内蒙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全力以赴把功能转过来。党中央明确要求,今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对于内蒙古来讲,关键是要找准自己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新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体落实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加快转变主体功能。产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要立足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精准定位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按照自治区已经明确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的发展布局总体规划,各地区对必须干什么、优先干什么、禁止干什么、共同干什么、分别侧重干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细化产业布局和分工定位,坚持错位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建设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立足服务全国循环大局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进一步完善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思路和举措,统筹全区开放资源,优化口岸发展布局,推动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要着力形成连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把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在高水平开放中增创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出台几条优惠政策、抓几项便民措施那么简单,关键要在准入、成本、税费、融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改善营商环境,也不仅仅局限于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而是要在政府治理体系、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将治标除弊和治本清源相结合,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大气力,辩证施治、综合施策,确保改革到位、政策落地、责任落实,从根源上解决好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力以赴把质量提上来。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坚持培优增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症结还是高质量的产业少,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价值链的低端。从这样的现实出发,关键要靠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和国家级高新区“提质进位”与自治区级高新区“促优培育”行动, 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和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