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兴安盟叠翠流金,村落静美人和谐,产业兴旺奏欢歌。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写满了丰收的故事……
今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从阿尔山林区到科尔沁草原,从绰尔河两岸到归流河之畔,兴安盟各地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农民富:巩固战果好势头
养一头牛、绣一朵萨日朗花、种一亩水稻……农民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背后是支撑他们走向富裕的特色“大产业”。
这几年,突泉县永安镇新力村脱贫户胡忠义的日子逐渐“牛”了起来,一改早年间穷得叮当响,在村里走路都不敢抬头的窘境。
2017年以来,胡忠义老两口用扶贫奖补资金和“牧业再造突泉”贷款先后购买了4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年初到现在他家又新添了5头小牛犊,这几年陆续卖了7头小牛犊,增收了7万多元,如今,他家牛存栏达到了10头。“现在咱过的就是‘牛’日子。”胡忠义美滋滋地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的话掷地有声。
在兴安盟,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的不止胡忠义一家。目前,全盟共有3.4万户农民养殖肉牛,人均年增收2000元。全盟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100万头,通过构建肉牛、奶牛全产业链条,实现产值355.7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兴安盟建立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大力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新起点上续写新的奇迹。
今年,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依托“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让农民种田有帮手,销售不愁价,家门口能务工。
日前,阿力得尔苏木复兴村脱贫户王志海给笔者算了一笔增收账:2020年,王志海跟着合作社种植了70亩甜菜,纯收入达9万余元,今年,王志海的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亩。面对即将丰收的甜菜地,王志海站在地头乐开了花。
产业兴,农民富,一张张笑脸将乡村振兴画卷点缀得更加丰饶美丽。
产业兴:农旅融合劲风吹
灿烂的阳光下,站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敖包山顶端俯视山下稻田公园的稻海,“建党100周年”“兴安盟大米”两幅巨大的3D彩稻景观画正焕发着现代农业勃勃生机。不远处,游客们正在拍照留影。
有了美丽风景这一必要条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风生水起。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紧紧抓住资源优势,助推“兴安盟大米”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水稻景观、稻田养殖、认养农业等农旅融合新业态,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推进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兴安盟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致富根本之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坚决贯彻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米产业“双百双千”、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和农牧业现代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在科右前旗俄体镇齐心村,树上已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丰收的希望从这里起步。齐心村林果产业带头人、指导员顾旺正忙着给脱贫户传授种植技能。近年来,科右前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足“以绿带富”文章,迈上“农业+旅游”增收致富的道路,“赏花节”“采摘节”贯穿果子生长季,“全粉宴”“全鱼宴”“榆皮饸饹”等美食成为节庆时期最好“伴侣”,实现了林果由单一采摘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转型,林果产业“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兴安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利抓手。从生态旅游到林果产业,如今,该盟每个旗县市都培育出了自己的“拳头”产业。
乡村美:乡风文明增气质
乡村的“茅厕”,两块砖一个坑,既臭又脏,如厕难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难言之隐”。
“厕所革命”作为兴安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各地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牧户改变庭院养殖方式,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厕所,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贺常福家住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良种场村,庭院因厕所改造变得干净整洁。走进贺常福家,一座地面平整、外观整洁、通风透气的无公害卫生厕所坐落在庭院一角。“改厕以前,夏天上厕所不是带把蒲扇赶蚊子,就是点盘蚊香,十分不方便。如今,没有蚊蝇了不说,还定期有吸粪车来清理。”贺常福说。
良种场村是巴日嘎斯台乡首批实施“厕所革命”的试点村,因为房屋质量、群众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等因素,推进“厕所革命”不可能全部采用水冲式厕所。巴日嘎斯台乡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引导老旧房屋且不适合安装水冲式厕所的农民,改建无公害旱厕;引导新建房屋的农民,改建水冲式厕所。通过改造提升、改建达标、配套新建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全乡农村户厕改造。
据悉,巴日嘎斯台乡农村户厕改造从2019年的70余户增长至目前的1600余户,实现了15个行政村卫生公厕全覆盖。
巴日嘎斯台乡是兴安盟开展“厕所革命”的生动注脚,从厕所改造这一民生实事入手,兴安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让农民生活更健康,也让村庄美了“颜值”,提升了“气质”。
青山绿水中,屋舍田野间,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过程中,兴安盟实施绿色产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善治乡村推进等工程,加快“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加快“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加快“移风易俗”向“文化振兴”转变,加快“扶贫尖兵”向“人才振兴”转变,加快“夯实基础”向“组织振兴”转变,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如今的兴安大地,沐浴着时代新风,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正从脚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