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必须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紧扣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多绿色的能源供给和农畜产品供应。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必须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这是自治区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内蒙古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作出的重要部署。
日前,记者就内蒙古如何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采访了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勇锋。
“内蒙古要锚定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围绕建设‘两个基地’,积极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杜勇锋说。
杜勇锋表示,内蒙古首先要推动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煤炭、天然气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煤炭生产规模、电力装机容量、总发电量及外送电量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内蒙古风能可开发量占全国风能可开发总量的一半,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同时,我区稀土产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75%,稀土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占比达53.6%。可以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我区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基础。今后,内蒙古要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发挥能源和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持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减碳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同时,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稀土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国家级稀土创新中心,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
杜勇锋认为,内蒙古还要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内蒙古拥有耕地1.39亿亩,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4个省区之一,也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全国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区粮食产量达到3664万吨;新建800万亩高标准农田,有序推进1200多万亩盐碱地改良;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天赋河套”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榜第一位。今后,我区要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农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为原则,持续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推动农牧业发展从主要看重牲畜数量、粮食产量增长向更加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转变,不断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内蒙古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杜勇锋说,目前,内蒙古已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云计算大数据等一批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今后,内蒙古要立足产业资源、规模、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集聚,建立梯次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壮大绿色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要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同时,推进工业园区集约发展,加快工业园区绿色化智能化建设。
另外,还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服务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约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今后,我区要推进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绿色发展水平。要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科学技术服务、品牌培育和售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有效发挥我区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市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内蒙古的旅游从东到西都火起来、一年四季都热起来。同时加强质量管控,以高质量专业化服务产品塑造高质量服务品牌。
破题解题 见行见效
奏响能源供给和农畜产品供应新乐章
□本报记者 韩雪茹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内蒙古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办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全力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持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多绿色的能源供给和农畜产品供应。
我区以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一是合理控制煤炭开发强度,在确保生态、安全生产两条底线的前提下,有序释放优势地区先进煤炭产能,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建立煤炭应急产能储备机制,提升煤炭供给保障能力,保持煤炭产能产量动态稳定。二是稳步增加电力供应,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推进保障性煤电、应急备用煤电和调峰煤电建设,实施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由主力电源逐步向“支撑型”“调节型”电源转变。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深入推进新能源倍增,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加快工业园区自备电厂、高耗能企业绿电替代,建设若干新能源微电网,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布局、高比例消纳,推动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内蒙古将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深入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全面落实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要求,着力提升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粮油储备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储备整体效能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自治区级粮食储备为主、盟市级为补充的粮食储备发展格局,实现储备物资“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粮食和物资储备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监测进一步强化,购销调存各环节与市场流通销售更加吻合,应急网点布设更加合理,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产购储加销体系更加完善,粮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品质品牌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区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农畜产品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粮食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继续加快绿色发展进程,推进农业“四控”行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坚持产管并举,全区“两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500万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面积全国第二,持续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 健全农田牧场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