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体化布局多区域协同 打造百亿级中(蒙)医药产业集群

蒙医正骨展示。张力军 摄
奈曼旗技术人员深入飞蓟种植基地调研取样。刘松涛 摄
2021年中国(广州)健博会通辽展厅受关注。张力军 摄
内蒙古蒙药材城效果图。
  □郭洪申

  核心提示

  中(蒙)医药是人民群众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中(蒙)医药展示其独特作用。通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中推广使用蒙药清瘟十二味丸的工作方案》,中(蒙)医药在治疗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通辽市委作出了打造百亿级中(蒙)医药产业集群的安排部署,以提高中(蒙)医药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主线,按照“全链设计、全域统筹”的发展思路,构建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临床的全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的中(蒙)医药产业集群,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抗击疫情 中(蒙)医药显身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各地进入了全民战“疫”的紧张时期。面对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蒙)医药发挥出了独特优势,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2020年1月22日,根据自治区卫健委指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组建了蒙医诊疗专家组,制定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蒙医诊疗方案》。通辽市卫健委及时召开蒙医药治疗效果专家评估会,用蒙医理论对现有治疗方案、诊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成立了通辽市疫情防治中医蒙医专家指导组,并将方案在自治区备案,纳入全区蒙药方案。1月25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接诊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立刻按照自治区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蒙医药中医药预防诊疗技术指导方案》及时使用蒙药。该名患者在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持续使用蒙药,症状明显减轻。1月29日,自治区药监局开辟绿色通道,洪格日—12(特方)、巴特日—7(特方)等8种蒙药制剂注册制字号备案。1月31日,通辽市派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名蒙医专家赴呼和浩特、包头参与指导蒙药治疗新冠肺炎工作。

  通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中推广使用蒙药清瘟十二味丸的工作方案》,市卫健委开设专班,抽调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药专家赴全市各旗县市区,全面开展清瘟十二味丸投药工作,并将清瘟十二味丸等8种蒙药制剂纳入医保目录,批准在全市14家医疗机构调剂使用。通辽市“蒙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项目获2020年首批自治区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资金立项支持,该项目重点开展清瘟十二味丸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上发挥蒙医药的特色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而临床抗病毒、抗菌消炎等疫情防治类药品需求量陡然增加,让中(蒙)医药大展身手。

  位于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企业。该公司生产副总监包晶晶介绍:“公司正在加紧生产清肺十八味丸、清热八味丸、四味土木香散等疫情防治类药品,日产量达到了2.6吨,药品将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清肺十八味丸、清热八味丸、四味土木香散、沙参止咳汤散等11种蒙药成为自治区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蒙医药预防和诊疗方案(第二版)》中推荐的药品。目前,这11种药物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传承创新 让中(蒙)医药文化焕发新活力

  中(蒙)医药是人民群众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早在12世纪前,蒙古族人民就发明和运用了许多适合地区特点的医疗方法。13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原有的医疗经验上逐步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代印度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经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

  通辽市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摄氏度,境内盛产优质名贵天然药材500多种,其中90%以上可作为蒙药材使用,是黄芪、麻黄、肉苁蓉、沙棘、锁阳、瑞香狼毒等药材的原产地,5000多万亩沙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蒙药材规模化种植。通辽市最早的医学记载就是蒙医,是19世纪杰出的蒙医药学家、“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占布拉道尔吉的故乡。占布拉道尔吉编纂的《蒙药正典》,被列为蒙医药学的三大经典代表作。内蒙古蒙医学院(通辽)院长、蒙医内科学教授苏荣扎布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医大师包金山是蒙医整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蒙医整骨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历史悠久的中(蒙)医药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辉,从2013年开始,通辽市连续3年出台《蒙医药事业发展行动计划》,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蒙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通辽市蒙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中(蒙)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通辽市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元作为蒙医药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打造名企、名药、名院、名医的“四名”工程,进一步推动了蒙医药产业化进程。

  2016年,通辽市被授予“中国蒙医药之都”称号。2018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振兴蒙医药行动计划(2017—2025年)》,明确要发展壮大蒙医药医疗、预防、养生、保健等产业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蒙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传承创新,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动蒙医药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为加强蒙医药文化传承保护和交流合作再添新动力。

  走进位于通辽市的内蒙古科尔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橡胶膏剂生产线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据了解,该公司以生产蒙药外用贴膏为主,集药材种植、药品研发、加工生产为一体,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是国内最大的蒙药贴膏生产企业,所生产的氧化锌橡皮膏、麝香壮骨膏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质量技术部部长、主管蒙药师伏莹介绍,目前科尔沁药业出库的品种膏药已有100余批。但在几年前,这个数字仅为个位数。2017年,伏莹带领团队对透骨灵橡胶膏辅料进行研究,经过多次精挑细选、反复对比测试,最终选定用人工高分子材料替代橡胶和松香。该项目完成后,新处方有效推进了其他12个品种的外贴膏剂改良升级,彻底突破传统橡胶膏剂致敏瓶颈,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2020年2月企业复工后,每日产量25万贴。我们也与多个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挖掘药品的更多适应症。”伏莹说。

  迎接挑战 擦亮“中国蒙医药之都”名片

  一味常见药材,经过炮制、挑拣、配药、检验、制剂等多道工序,从田间的“树根须”变成蒙药房出售的各类胶囊、药丸。经过多年的种植、生产、科研、经营和政策支持,通辽市中(蒙)医药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凸显。

  近年来,通辽市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庭院经济、扶贫开发和科尔沁沙地治理,以“草药结合、有序开采”为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集约化连片轮种,培植半野生、有机中(蒙)药材,开发区域化、多样化绿色中(蒙)药材种植基地。2020年,全市中(蒙)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8万亩。

  通辽市中(蒙)药品种丰富,共有14家蒙药制剂室,注册品种共1000余种。全市3家中(蒙)成药企业年产值7亿元,蒙成药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市共有中(蒙)医药研究机构10所,国内唯一的蒙医药学博士点设在通辽市。

  通辽市中(蒙)医药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完成各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国家专利12个,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据统计,通辽市中(蒙)医药已形成15个行系、300多个品种、1500吨的年加工能力,一家又一家药品生产企业在通辽不断积聚,把一味味成药送入寻常百姓家,创造出了年逾百亿元的产值,推动着通辽市中(蒙)医药产业不断发展。

  今年,通辽市委作出了打造百亿级中(蒙)医药产业集群的安排部署,以提高中(蒙)医药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主线,按照“全链设计、全域统筹”的发展思路,构建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临床的全产业链,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的中(蒙)医药产业集群,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以中(蒙)医药产业为纽带,推动地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优质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核心区、中(蒙)医药特色文旅康养试验区、中(蒙)医药文化传承区以及中(蒙)药特色资源保护区。一体化布局,多区域协同,形成百亿级中(蒙)医药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格局和全景图,让通辽市“中国蒙医药之都”的名片更加亮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通辽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出彩
   第10版:鄂尔多斯
   第12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通辽市 中(蒙)医药产业 发展基本情况
一体化布局多区域协同 打造百亿级中(蒙)医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