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

  巧借蓝色写青花

  □秦延安

  藏品:青花三羊纹碗。

  年代:明代嘉靖年间。

  质地:瓷。

  规格:高10.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5.5厘米。

  特点:青花三羊纹碗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一件明代青花瓷碗。

  渊源:青花瓷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元代在景德镇成熟发展,明代成为瓷器主流,清代康熙时期发展到顶峰。明代诗人周晋在《咏瓷花》里写道:“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瓷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

  青花三羊纹碗是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呈倒钟式。碗为白釉青花中的极品,整个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发色浓重艳丽,菁幽泛紫,所用青料系明代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是工匠们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后罩以透明釉,在1320度高温下一次烧成。该碗为纪年款,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

  点评: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青花瓷自从出现之后便惊艳了人们的眼睛,流传长达千余年。能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构造在日常器物之上,并用精美的色彩和图案来展现,古人的匠心与智慧令人赞叹。

  藏所:北京故宫博物院。

  冬至数九话消寒

  □周小丽

  藏品:暗八仙诗文消寒图。

  年代:清代晚期。

  质地:手绘墨书兼木版印刻。

  规格:正方形,边长40厘米。

  特点:这张消寒图所采用的纸张属于典型的清代晚期民间竹纸,有诗有图还有暗八仙纹饰,内容丰富,颇为有趣。中间拜相、封侯、挑袍、看春秋,九个大字都是九笔画,一天一笔,九九八十一天写完。两侧分别对应“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点尽图中墨黑黑,便知郊外草青青”,讲的是圈点消寒图的方法。九个字代表一九到九九的九个九天,每个字周围有九个圈,根据“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的圈点方法,涂黑相应部位,表示当天天气情况。八十一个圈都涂黑后,万物复苏的春天就来到了。

  九个大字旁边,分别印刻了暗八仙的纹饰。暗八仙又称为“道家八宝”,是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分别是: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篮、横笛和阴阳板,它们与八仙具有同样的吉祥寓意。同时,从一九到九九,各自配有不同的历史典故。譬如一九旁边是“廿二冬至初起首,雪里访贤赵太祖。四员大将平川广,功臣第一是赵普。”讲的是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故事。“二九风寒好冷天,芦花装衣闵子骞。父前跪求留母在,不忍母去三子单。”讲的是春秋时期孝子周闵损芦衣顺母的故事。还有“七九本是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苏秦不羡灯头火,为国求贤居高官。”说的是悬梁苦读的苏秦。

  渊源:节交冬至,进入数九。关于“数九”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九九歌”的产生和流传由来已久。到了明代,又在士绅阶层产生与发展起“画九”“写九”的习俗,使“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形象化,这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不管是画的还是写的,统称作“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明代宫廷司礼监还印一种“九九消寒”诗图。清代学者又创“写九”之举,清道光初年御制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其后,民间也有用“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者。

  点评:这张消寒图是清代山西节气民俗的重要实物,除了体现古人熬寒盼春之外,也为农业生产需要之举。人们通过记载九九天气的阴晴和降雨量来调节播种耕作的时间,用来应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借助此图还可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是民间益智、游乐、启蒙、说教的活教材。

  藏所:私人收藏。

  温顺吴羊寓吉祥

  □李喜庆

  藏品:青瓷羊形器。

  年代:三国吴。

  质地:瓷。

  规格:高23.5厘米,长31.7厘米,宽15.2厘米。

  特点:这件青瓷羊是1958年在南京清凉山吴墓出土的。羊身躯肥壮,四足蜷于腹下,昂首张口,微微露舌;项脊和背部饰线条纹,腹部两侧用戳印纹和篦花纹刻划;竖耳,双角绕耳弯曲,短尾贴臀部,头顶有一圆形小孔,似为插物之用,通体施青灰色釉,器型饱满,周身施釉匀净,莹润如玉。

  渊源: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重要节气,俗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过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相沿至今,如今我国大多地方仍保留着冬至宰羊、吃饺子的风俗。

  羊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也是中国远古先民图腾崇拜的吉祥宠物。羊在古汉字的释义中吉祥文化意义丰厚。比如“善”字,在古人的观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征;“群”字,《诗经》“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合群是羊的一个重要特性;孝,羔羊跪乳被赋予至孝和知礼的意义。《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跪伏形状造型的青瓷羊,代表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称,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它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历史上有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不同的称谓。我国的青瓷,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浙江境内的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所烧青瓷多为淡青色或青白色,恬淡清雅。这以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南方青瓷呈淡灰色,釉色晶莹;北方青瓷青中泛黄,釉面有细密的开片。

  点评:釉色匀净无暇,造型设计巧妙,装饰手法夸张醒目,把羊温顺谦恭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三国东吴青瓷中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

  藏所: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锅娇耳滚香汤

  □马小江

  藏品:饺子。

  年代:唐代。

  质地:面粉。

  规格:饺子长6厘米,宽2.3厘米。

  特点:1960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饺子,形状和现在的饺子相似,里面还有馅儿。

  渊源:冬至吃饺子相传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关。张仲景从小勤奋好学,尤其酷爱医学。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人民颠沛流离,都市田庄多成荒野,各地暴发瘟疫。张仲景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为人民解脱疾苦的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仲景不仅成了良医,还成为被世人称颂的“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相传张仲景老年还乡时,正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很多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耳朵被冻烂了。张仲景令人在南阳关东边搭起医棚,让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做馅儿,包成饺子,施舍给百姓。这顿饺子治好了百姓冻伤的耳朵。此后,每逢冬至大家便吃饺子,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点评:饺子是我国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北方人冬至这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饺子皮是圆的,象征团圆;包好后形似元宝,象征财富,所以吃水饺有讨吉利的寓意。

  藏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雀踏花枝出素纨

  □郑学富

  藏品: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

  年代:清朝。

  质地:缂丝。

  规格:纵213厘米,横119厘米。

  特点:图中运用了平戗、勾边线、搭梭等缂丝技法和戗针、钉线、施针、斜缠针、打籽针、擞和针等刺绣针法,将宋代的《九阳消寒图》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彰显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渊源:缂丝又称“刻丝”,古往今来,缂丝一直深受皇室和贵族的喜爱,宋徽宗赵佶在《碧桃蝶雀图》上所题的诗句“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描写的便是被称为“织中之圣”的缂丝。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时期就有缂丝工艺,到开放包容的唐代,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到北宋晚期,由于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从实用装饰品嬗变为艺术品的制作,用缂丝刺绣成的山水、花鸟、人物等艺术品已达到很高水平。明朝成化年之后,江南文人画深入人心,缂丝艺人将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画稿制成缂丝艺术品而闻名大江南北。当时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晚清和近代,战乱频仍,缂丝工艺几近灭绝。新中国成立后,缂丝技术枯木逢春,不断发扬光大。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上的天空为宝蓝色,漂浮着片片五彩祥云,地上山坡溪流,苍松翠柏,梅花盛开,鸟笼、茶花、青竹、灵芝、山石点缀其间,3名男童放牧9只山羊。“9”为最大数,取其吉祥之意,羊与“阳”谐音,有阳光普照之意,9只山羊寓意“九阳消寒”。“3”在古代表示多数,男子属阳,有“三阳开泰”之意。整体构图饱满繁复,配色精妙雅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洋溢着喜庆和谐、生机勃勃的景象,突出了九阳消寒、春回启泰的主题。

  在清代宫廷内,悬挂消寒图,消寒迎春成为一种习俗。《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为乾隆时期创作的精品,乾隆皇帝观赏后,大加赞赏,题御制诗一首:“九羊意寄九阳乎,因有消寒数九图。子半回春心可见,男三开泰义犹符。宋时创作真称巧,苏匠仿为了弗殊。漫说今人不如古,以云返朴欲惭吾。”这首诗开宗明义,说明了“九阳消寒”的喻意,接着称赞了宋人的“九阳消寒图”的巧妙和苏州工匠们巧夺天工的缂丝仿画技术,感叹艺人的智慧。

  藏所: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生态环保
   第07版:文艺评论
   第08版:收藏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鄂尔多斯
   第12版:通辽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