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出处】

  万斯大(清)《周官辨非·天官》

  【原典】

  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关市之赋,厉民之甚者也。周公制礼,其肯笔之于书以为常法哉?昔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武王有天下,奉行不变。……使赋及关市,宁非横敛乎?吾以是知《周官》非周公所作,决也!

  【释义】

  《周官》又称《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末年,是一部汇编行政法律规范的典籍。书中万斯大提出:“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情,再小也必须革除。万斯大把“利民”作为执政治国的价值标准,体现了民本思想。

  万斯大的老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倡导:“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代中后期的钱泳主张:“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万斯大的“利民”无疑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思想,对于治国理政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启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万家忧乐都体现在点滴小事上,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肌体”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他曾引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句古语来告诉党员干部要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惠民利民的实事做实、好事办好。生活中,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是关乎群众“小确幸”,就会出现在治国理政的大议题中。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烦心事就是干部的大事、要事,就是工作的发力点。心无百姓莫为官。对群众的态度、在民生上的作为,往往是检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冬季的内蒙古,供暖是最大的民生,比“丝发”分量重了许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进入10月以来,国内煤价持续上涨,许多靠燃煤取暖的群众面临较大的生活支出压力。“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内蒙古政府决定“为每户农牧民至少提供2吨平价煤”,正可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暖心煤”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最是小事见真情,最是细处见人心。多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多从群众难题入手办事情,多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抓起改起,才是领会了治国理政的要义,抓住了民心民意的关键。

  (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1版:先锋
   第12版:乡村振兴
政务服务“优”无止境
基层调研 切莫不求甚解
家庭教育 须讲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疫情防控 需人人守法尽责
用法治强力撕掉网络“牛皮癣”
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