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赞2021 祝福2022

12个盟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送来新年祝福
康巴什区长王雪峰(右二)参观“点赞!这五年”主题展览。冯静 摄
身着防护服的邱海静。
执勤中的徐瑭。
张斌政委(左一)参加伊布图嘎查党支部“军民共植生态林”专题党日活动。
管海滨(右二)深入农户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孙承碧在工作岗位上。
李来喜夫妇在仓库里整理葵花籽。
巴雅斯古楞展示新成立的工业化酿制酸马奶设施。
吴菲整理各类档案和岗位信息。
姚学忠在解答学生的问题。
董小青在学校勤工俭学。
  编者按

  一元复始。

  时间翻开新的一页。

  时间属于奋进者。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和内蒙古各族人民给予了深切关怀。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众志成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21,我们同心奋斗,收获满满。

  2022,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展现了“更大成果”“更大成效”“更大进展”“更大突破” 的崭新画卷。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新征程上,内蒙古将继续高举团结的旗帜,凝聚奋进的力量,不负时光、步履铿锵,在接续奋斗中展现内蒙古担当、贡献内蒙古力量、绽放内蒙古风采。

  此时此刻,万家团圆。来自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各族儿女,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愿国泰民安、幸福美满!

  

  鄂尔多斯

  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迎接明天

  □本报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王芳

  12月31日,2021年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走进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喜庆祥和之感跃然眼前,主题为“点赞!这五年”的康巴什成就展在这里展出。

  “这是康巴什的第一次党代会,这是2017年底康巴什区人民政府挂牌成立的时候,这是康巴什……”走在一组组照片前,康巴什区人民政府区长王雪峰对记者说:“五年时间弹指一挥,五年的成果令人欣慰。”

  五年里,康巴什生花妙笔书锦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鄂尔多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康巴什区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敢为人先,蹚出一条涌动澎湃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五年里,康巴什跃马扬鞭攀新峰,统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每一步都稳健有力、每一笔都浓墨重彩,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五年里,康巴什区委政府秉持人民至上践初心,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开展交通、环境、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向新时代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五年来,康巴什区从城市环境到社会事业,从基础设施到民生工程,充分展现了过去五年康巴什区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我由衷地为这座城市点赞,为勤劳善良智慧的康巴什人民点赞,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广大党员干部点赞。光荣和梦想永远属于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群众。我为自己生活在这座城市,干事在这座城市而自豪。”王雪峰动情地说。

  走着走着,王雪峰伫立在一幅名为《永远跟党走》的图片前,他说:“星光不负赶路人,更多精彩待书写。2022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作为、扎实工作,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和‘发展速度争先进位、发展质量引领示范、贡献份额追赶超越’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兴安盟

  邱海静:用心呵护生命 用爱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大家好!我是来自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核酸采样室的护士邱海静。

  还记得那是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悦气氛。2月4日,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接到了急需驰援武汉的任务,我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成为兴安盟首援武汉护理队队员之一。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是我此生最难忘的日子,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

  在全民种“苗”之际,我第一时间安排好了科室工作,主动请缨,要求加入疫苗接种队伍,为人民群众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今年12月6日的凌晨,我院又接到了支援呼伦贝尔的任务,需要有援鄂经验的人员,我再次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和其他29名队友汇合后,立即前往呼伦贝尔市负责隔离酒店防控工作。12月23日,我们兴安盟所有医护人员结束工作,正式进入隔离期,等待14天后返回家乡兴安盟。

  作为护士必须要有爱与责任。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我始终热爱着这份工作,无论日常的工作再苦再累,只要看到自己的患者痊愈时开心的笑脸,我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几年来,我陆续在专业比赛中获得了一些成绩。2018年在兴安盟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服务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2019年在“盖亚·兴安天使杯”护理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20年获得乌兰浩特市劳动模范,被兴安盟授予“战时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021年马上结束,还处在隔离期的我虽然不能回家,但并不孤单,我还有269名队友,我们大家将在线上聚会,共度元旦!新的一年里,祝愿大家身体健康,我也将继续努力工作,把真诚和爱心奉献给每一位患者,用心呵护生命,用爱守护健康!

  呼伦贝尔

  愿居民群众多一份安心

  □本报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张扩

  “给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给我,你带着微笑的嘴角和眼眸。” 12月30日,当车里的广播再次响起这首歌,民警徐瑭的心里是满满的欣慰。

  徐瑭是呼伦贝尔市公安局海拉尔分局正阳街派出所的一名“新兵”,去年加入公安队伍,圆了他的“警察梦”。

  满洲里疫情发生一个月以来,徐瑭和战友们负责辖区疫情管控小区执勤工作。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极寒的天气考验着每一位执勤民警,他们有时在卡口一线、有时在隔离酒店、有时在小区门口值守。当他们在零下30多度的深夜里巡逻值守时,手脚经常是僵硬的。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休过假。

  “每当接过辖区爱心商家送来的柠檬姜茶和居民煮好的热腾水饺,我们心里总是充满温暖和感动。”这些工作中的暖心事,让徐瑭备受鼓舞。

  “多亏了执情民警,让我妻子及时得到救治!” 疫情隔离小区的居民刘立新特别感激徐瑭。

  当时,徐瑭和战友们正在管控小区执勤,刘立新急切地找到他们说,“我老婆在家里不知道啥原因,肚子疼得厉害,要晕过去了!” 由于救护车无法进入疫情隔离小区,徐瑭第一时间联系疫情防控指挥部调来防疫转运车辆,迅速将已经不能行走的刘立新的妻子张晓燕背到小区外的转运车上,送往医院救治。因为送医及时,刘立新的妻子突发急性胆结石病情得到控制。

  徐瑭的家在扎兰屯市,已经半年没回过家了。老家的姥姥知道他在疫情隔离小区户外执勤,做了1斤半棉花的厚棉裤邮过来,还一再嘱咐他:“穿暖和点,不能耽误工作!”

  “新的一年里,我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劲头,让辖区多一点平安,让居民多一份安心。” 徐瑭表示要用自己的守护为辖区居民群众送去最真挚的新年祝福。

  阿拉善

  额济纳旗人武部政委张斌:祝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刘宏章

  12月31日,沐浴着清晨朝阳,在额济纳旗人武部政委张斌的带领下,记者前往阿拉善军分区帮扶的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一下车就被牧民巴特尔邀请到他家蒙古包。

  “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你喝一杯下马酒……”跨年家宴羊背子、手把肉、酥油茶、马奶酒,和着悠扬的长调,巴特尔家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与屋外零下20多度的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巴特尔在向大家传递他在军分区的帮扶下脱贫后的喜悦心情。”张斌政委说。

  今年42岁的张斌已从军达20多年。据他介绍,苏泊淖尔译为“圆如盈月的母鹿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上游大兴水利、拦水建坝、开荒种地,下游过度放牧、滥砍乱伐,这里的绿洲迅速萎缩、环境急剧恶化。

  “为了改变该苏木的生态环境,拓宽牧民增收致富途径,2012年以来,阿拉善军分区和我们人武部与苏泊淖尔苏木及所属伊布图嘎查建立帮建关系。帮建后,我们因地制宜地帮助嘎查种梭梭林发展沙产业,广泛开展以‘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嘎查’为主的军地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协调驻地有关部门,选送优秀民兵村干部到党校、军队营区及发达地区参观见学,建强帮扶嘎查党支部,培养了一批民兵致富带头人。”张斌说。

  据了解,近年来,阿拉善军分区和额济纳旗人武部的官兵帮巴特尔在牧场里种了2000亩梭梭、白刺等沙生耐旱植物,并嫁接苁蓉、锁阳等经济作物,如今巴特尔成为嘎查致富带头人。“现在以沙产业的收入再加上国家退牧还草的草原奖补,每年有10多万元进账,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和部队帮扶给我带来的好生活!”巴特尔说。

  “人民军队为人民!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帮助苏木建立‘产业带动+项目收益+投资分红+资源辅助’的发展机制,帮助嘎查写好乡村振兴、致富增收大文章。同时给家乡的各族人民拜年了,愿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好!”张斌说。

  乌兰察布

  扶贫干部管海滨:和村民一起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我叫管海滨,是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派驻察右后旗贲红镇温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也是扶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早在2017年我就参加了温家村的扶贫攻坚工作。那时的温家村真的是一穷二白,全村955户、2187人,有100户199人是贫困人口。

  5年以来,我肩负着扶贫工作的神圣使命,怀着对扶贫工作的热爱和对每一个贫困户深深的感情,忙碌着我的每一天。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我始终沉下身,真扶贫、扶真贫、心系群众,动员他们发挥好个人聪明才智,抛弃“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政府帮、社会扶、自己干,让每一个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

  201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引导下,在每一名扶贫攻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下,温家村100户贫困户199人全部脱贫,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2022年来临,尽管家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都希望我回家照顾她们,然而我更加舍不得温家村的父老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又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坚守在这里!

  值此新年伊始,我衷心祝愿温家村的各位父老乡亲的生活越来越好,也祝愿大家2022年不惧风雨继续前行!2022年,我会和村民们在一起,为温家村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包头

  “钢三代”孙承碧:总书记说劳动创造幸福,我深有感受

  □本报记者   吕学先

  大家好,我叫孙承碧,是包钢集团炼钢生产一线的工人。

  我的爷爷来自鞍钢,“一五”期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包钢建设,我是标准的“钢三代”。

  我毕业后来到包钢炼钢厂,从转炉炉前工做起。在组织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炉长,分别获得包钢和包头市炼钢工技能比武状元、包钢首席技能大师、市级劳动模范、包头工匠、自治区技术能手、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公司年薪待遇。今年,还作为党代表参加了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感到特别光荣。

  总书记说劳动创造幸福,作为工人,我对这句话深有感受。20多年里,我把一炉炉铁水锻造成钢,听起来平凡,甚至艰苦,但是每次想到高铁线路上铺着包钢制造的钢轨,想到和工友们一起锻造出了一炉炉好钢,攻克了一个个生产难题,降低了冶炼成本,为企业增加了效益,我就觉得非常值得,非常有成就感!去年我所在的工作室被评为“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这更是对我们工人队伍的肯定。

  工作之余,我喜欢游泳,和家人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打卡”“读书”等文体活动。在我看来,这也是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新的一年,我要发扬“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文化,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红色基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淬炼更强、更韧的钢,做到安全生产、绿色炼钢,为包钢实现“双控”“双碳”贡献力量,在内蒙古发展的新征程中更好发挥包钢工业长子的使命。

  虎年即将到来,我在包钢向各族人民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虎虎生威!

  乌海

  “新的一年,继续向着乡村振兴目标前进!”

  □本报记者  郝飚

  疫情防控、“暖心煤”发放、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奔走……年终岁尾,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廉军格外忙碌,村里的大事儿、村民的小事儿占满了他的每一天。难得闲暇时,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有村里的困难户。

  “ 老高,来看看你,最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12月30日下午,带着米、提着油,廉军来到村里高子清家,为他送上了新年关怀。前不久,高子清做过一次手术,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廉军多方奔走,为高子清送去油米等生活物品的同时还为他家申请了低保,这些暖心之举也帮高子清缓解了眼前的困难。

  “肩负村支书的职责,就应该处处为村里考虑,为村民着想。”今年45岁的廉军已在新丰村当了6年的村支书。6年来,他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让村里变美、村民变富。这些年,新丰村在他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初心田园”、农家乐等集体经济项目,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5万元。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多,一些留守的独居老人面临着吃饭难问题,2021年,新丰村打造了海勃湾区农区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饮、娱乐、休息理疗等日间照料服务。

  这些年,新丰村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天然气入户、村里有了环卫清扫、园林绿化,让村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新丰村还先后荣膺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为把新丰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不懈奋斗! 2022年即将到来,我在美丽的新丰村向全区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节日祝福。”廉军说。

  巴彦淖尔

  李来喜:农民生活节节高  农村建设多喜报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12月31日,河套平原寒风凛冽,忙碌中的李来喜却是满头大汗,今天一早他买的40多吨春播底肥送到了家门口,他和媳妇正忙着把化肥搬进仓库里。

  “今年农垦集团直接和化肥厂家对接,为我们农场农民买回了低价化肥,而且厂家直接送货上门,不但价格便宜,我们也不用为了买化肥、拉化肥而奔波了。巴彦淖尔市的这项便民政策在全区也是首创。”李来喜高兴地说道,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今年37岁的李来喜是临河区狼山农场七分场李昂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昂是他的媳妇儿。李来喜和李昂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南方和北京打过工,也开过公司。2016年,在乌海经商的李来喜猛然发现,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国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正是政策的红利期、发展期,必将催生更多的创业机会,而且,农村老龄化,正缺少像他一样有文化的壮劳力。深思熟虑之后,李来喜决定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回到农村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几年来,李来喜在自己经营的1000亩农田里,拆埂合并、填埋推平、合理布局田间道路和渠沟堰坝,依托盐碱地改良轮作、林田湖草生态保护等项目,实施水肥一体化,改深浇漫灌为精准滴灌,实施“四控”技术,他的家庭农场已经全程实现了机械化。

  “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除了种植模式的推广和指导,政府还给予了控肥控水政策补贴。今年,我的农场被评为临河区示范农场,获得了10万元的奖补。”说起农场的快速发展,李来喜感触颇深。

  他坚定地说,“我的田园梦想是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拥有自己独立产业链的标准式家庭农场,同时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希望新的一年里,农业扶持政策好,农民生活节节高,农村建设多喜报。祝各族人民新年快乐!”

  锡林郭勒

  巴雅斯古楞:带领更多牧民走上产业化增收之路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充满收获与喜悦的2021年即将过去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想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新的一年更加繁荣昌盛,祝我们的各族同胞新年安康、家庭幸福美满。”站在草原深处自家门前,巴雅斯古楞充满信心地说:“2022年我要发展壮大酸马奶产业,带领更多的牧民走上产业化增收之路,要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巴雅斯古楞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过去几年中,他家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畜群进行结构调整,主攻酸马奶产业,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经营酸马奶产业以来,巴雅斯古楞家生产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可是没有好的冷藏设施。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乡村振兴的好政策眷顾草原,我家申请到了‘酸马奶加工小作坊’项目,更加鼓舞了我要带领邻居们致富的信心。”巴雅斯古楞高兴地说。

  “酸马奶加工小作坊”项目为巴雅斯古楞家投资50万元,新建了占地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日加工能力达到了1000公斤。

  “我们希日塔拉嘎查是盟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嘎查,我要依托项目支撑,带动更多牧民,做大做强产业,努力打造希日塔拉的酸马奶品牌,在乡村振兴大业中作出我们青年一代草原牧民的应有贡献。”巴雅斯古楞信心百倍地说。

  通辽

  “农牧民工朋友的笑脸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本报见习记者   薛一群

  12月31日一大早,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吴菲来到该镇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准备新一年工作的规划衔接,她的手边摞满了牧民工转移就业的档案和新鲜出炉的岗位信息。

  近年来,钱家店镇积极推进农业转型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了该镇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年初,吴菲和同事们在办公室主任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动员有意向人员外出务工,鼓励他们放开眼界,寻找更适合的工作和更高的薪资,同时,该镇的劳务输出协会与人社部门和各村劳务经纪人组成了服务团队,为当地农牧民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的工作,并组织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对应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转眼间,年关已至,外出工作的村民大多已经回到家乡,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满满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吴菲感慨地说:“农牧民工朋友露出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他们的背后往往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小家幸福了,就能带动整个村、整个乡镇的繁荣发展。”

  据了解,今年全镇实现农牧民工转移就业12491人,其中有组织输出务工人员81人,有效促进了当地农牧民增收。

  “回顾一年来的劳务输出工作,有欢笑也有感动,感谢同事们的辛苦付出,感谢乡亲们的理解支持。2021年即将过去,在2022年来临之际,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广大农牧民工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事业有成!”吴菲说。

  赤峰

  “让有温度的教育温暖每一名学生!”

  □本报记者  王塔娜

  12月30日早7时45分,在林西县第一中学高一八班,班主任姚学忠正在讲数学课——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学生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盯着板书,除了老师的讲课声和学生写字落笔时的沙沙声,教室里特别安静。

  下课铃声响起,姚学忠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学生团团围住提各种问题,他耐心地解答着。

  “学生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学习效率会更高。被他们这样围着,感觉自己像个明星。”姚学忠笑着说,“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在他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们注重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切实减轻了课外学习负担。

  姚学忠,2006年从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林西县第一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并连续担任班主任。16年来,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有温度的教育教学道路上践行着新时代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他经常利用多样化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潜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高考中,姚学忠的班级有6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3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相比成绩,在连续3年紧张、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我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这更让我欣慰。”姚学忠坦言。因高尚的师德和骄人的成绩,姚学忠也获得了“赤峰市优秀团干部”“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新的一年,我将以敬业奉献之‘柴’,燃起教育之‘火’,继续提升教育温度,让有温度的教育温暖每一名学生!”姚学忠说。

  呼和浩特

  “很幸运,我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杨鑫

  “我叫董小青,是一个来自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农村的孩子,目前就读于湖南科技学院英语师范本科专业。由于母亲一直身体不好,今年考上大学后各种费用更是让我家雪上加霜,在了解到国家对农村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后,我提交了申请表,很幸运,我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和董小青电话连线后,她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了这段话。她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已经放假,但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1月3号才能回家。

  “在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对新环境不熟悉,有一段时间感觉很迷茫。同专业的一个学姐建议我参加一些学校活动,后来我加入了学生会和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党委组织的勤工俭学和各类公益活动。交际圈大了,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这些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董小青说。

  从交通补贴到学费补贴,各项资助政策让董小青没有了后顾之忧,她能够把更多心思放在学业上。

  上学期间,董小青每天6:30起床,6:50去班级早读,上午课程结束后,下午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她就利用这些时间刷四级题,去图书馆看书、复习。

  “我一般会在23:00左右睡觉,很少熬夜,因为我觉得熬夜对我的头发不太友好。”电话那端,董小青爽朗地笑着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2年我准备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和教师资格证,寒假回家帮妈妈多做些家务。”

  聊到这里,董小青突然郑重起来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祝福党,感恩党,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安心学习、安心生活,我会一直心怀感恩,用青春的热血和激情,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借此机会,我代表土左旗善岱镇董家营村在外求学的学子向全区各族人民送上祝福,愿2022年我们都平安快乐,继续加油!”董小青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12个盟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送来新年祝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特别策划
点赞2021 祝福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