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就业者护航 助创业者圆梦

  □本报记者  白莲  刘志贤

  “创业之初,我经历过缺少伙伴,独自承担产品开发的艰辛、合作意向多次被拒的坎坷,但这些从未让我放弃创业的梦想。”

  让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于欣冉坚定地在创业之路走下去的底气,来自我区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创造的良好创业生态环境。

  2019年,于欣冉参加了老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城市灾害研究并研发出第一台设备,在项目推广过程中发现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头脑灵活的她决定成立团队推进产品市场化、商业化运作。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帮助下,于欣冉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还申请了大学生创业相关补助项目,有补助资金和免费办公场所,短短2年时间,创业团队就成功研发出可在多种灾害发生时进行灾情无人化处置的城市灾害智能管控系统,并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等20个地区成功安装了24台城市灾害智能管控系统一体机。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于欣冉团队获得银奖。

  “从实验到技术落地,我们获得了防灾减灾院士专家工作站等6个科研平台的有力支撑,与7家行业龙头企业、6个政府部门合作,形成了稳定的商业生态体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之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团队才得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梦想。”于欣冉动情地说。

  大学生就业,一头牵着父母期盼、家庭幸福,一头连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稳就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内蒙古推出一系列举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自治区教育厅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俊威介绍,教育厅根据毕业生就业进程找准个性化突破点,先后启动“春季招聘月”“就业促进周”“就业攻坚行动”“假期不断线、就业不打烊”等系列活动,并实行帮扶措施,为每位离校仍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推荐3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不久前,内蒙古财经大学获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成为驻呼高校中唯一获批培训基地的高校。

  “我们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处处长曹树春告诉记者,现在,该校同全区12盟市就业市场无缝对接,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有了新的提升。

  引导毕业生面向新兴领域、基层实现就业,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募规模……全区各高校通过不同举措积极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目前,自治区57所高校均成立“帮扶工作组”,进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确保对有就业意愿并愿意接受帮扶的毕业生实施100%帮扶。

  李文霞就是一位受益者,她是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2021年6月份,受到疫情影响,她所在的实习单位决定不再招收新人。眼看着马上就要毕业,李文霞收到学校送上的一份惊喜——推荐她到乌兰察布市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前不久,老师进行毕业生就业回访,李文霞高兴地说:“这里可以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我现在一切都好!”

  “作为母校,学校不仅要把毕业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更要心系一生。”该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马宇祥说。

  打开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北疆就业网”,网站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升学等不同需求进行分类管理、精准对接。该网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跨区域求职通道受阻、实习被中断、求职窗口期缩短等现实难题,我们通过北疆就业网构建了高校与产业集群、与行业、与地方政府对接机制和需求对接平台,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北疆就业全区高校一体化就业平台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全区一体进程,加强与教育部24365等公共服务招聘平台的协作,构建部、区、校联通共享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为高校和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指导等全方位支持,全力帮助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截至8月31日,我区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11728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4.2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6.17个百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社会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主题宣传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云上103
■社会速评
告读者
为就业者护航 助创业者圆梦
■新视界
书写不平凡的战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