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默”的忠诚

——简评红色历史题材故事片《沉默往事》
  ◎李树榕

  《沉默往事》是一部带有人物传记色彩的故事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中,主创人员塑造了一位令人难忘的忠于革命、忠于党、严守党的机密至死不渝的国际交通线上秘密交通员杨宝山(原名孟克敖其尔)的形象。

  纵观全片,令观众难以忘怀的有三大看点,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最为紧迫时期,杨宝山接受共产国际命令,是如何护送中共重要领导人从中苏边界奔赴延安的。二是延安整风期间,杨宝山将怎样对待因肃反扩大化差点儿丢了性命的“冤案”。三是解放战争时期,斗争的复杂性使杨宝山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是怎样饱受被误解之痛仍然严守党的秘密的。第一个看点,以悬念吸引观众;第二个看点,以转折启发观众;第三个看点,以结局感动观众。

  第一个看点,是以悬念吸引观众。杨宝山从中俄边境要护送到延安的4个人中包括一位首长、一位叫刘文集的随从、一位女性和一个少年。漫漫路途,敌人处处设卡,承诺要“一个也不能少”地完成任务,可谓难上加难。但有勇有谋的杨宝山却知难而进。于是,悬念重重的看点接踵而至:悬念之一,被护送的人员中有没有敌人的卧底,如果没有,为什么一路上处处遇敌;如果有,那这个混进革命队伍中的敌人是谁?悬念二,先遇到狼群,继而遇到日本鬼子,最后又遇到汉奸伪军,战斗力有限的5个人,怎么对付?悬念三,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情节,即杨宝山一直认为护送的人员中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教授”是首长,孰料,在抢渡黄河时,这位曾坚定宣告“既然选择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的“教授”,竟为掩护其他人壮烈牺牲了。因此,杨宝山愧悔难耐。可是,就在迎接他们的战友称刘文集为“首长”时,瞬间,杨宝山对革命战友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懂得了“保守党的机密”之重要性。

  第二个看点,是以转折启发观众。1942年,当他们抵达根据地时,正值延安开展肃查反革命整风运动。肃反的扩大化把平日沉默寡言的杨宝山推进了被斗争、被肃查的漩涡,不明真相的审问者把一个又一个致命的问题一股脑地抛向杨宝山,杨宝山却一直镇定而自信地避而不答,直到被捆着押到刑场。千钧一发之际,刘文集赶到了。经过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行刑终止。杨宝山分明有非常充分证实自己身份的证据,为什么不做任何辩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即便生死攸关,也不能忘记一个共产党员“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的入党誓言,以及作为由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只有“中共中央机要交通局”方能公开其身份的秘密交通员必须恪守的组织原则。

  第三个看点,是以结局引导观众。1944年,中共中央机要交通局又派杨宝山潜伏到鄂托克草原上的一个牧主家里。由于同单线联系的同志失联,他又成了一个断线的风筝,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党中央从陕北撤离时,他正在国民党的监狱里。一位介绍他入党的同志要他跟着队伍撤退,他毅然决然拒绝了。因为他隐姓埋名,就是要长期潜伏,即使面对自己的同志,也不能说出党派给自己的是什么任务。影片结束时,茫茫的沙漠中,杨宝山形只影单赶着骆驼在行进。那个脱离了国民党、毅然加入了共产党且深爱着他的姑娘终于找到了沉默了许多年的杨宝山,但他却依然对这个同志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没有语言,没有动作,脸上毫无表情……直到姑娘拿出党中央的文件,他才露出了难得的信任和喜悦的神情。随之,一首鄂尔多斯民歌遥遥飘来……作者把心中的党组织比作了阿爸阿妈,多少年的日思夜想和沉默坚守,都通过歌声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杨宝山的扮演者,从塑造人物的需要出发,沉默的脸上总是毫无表情,沉静的目光深不可测,几乎成了他以一贯之的“个性化”表情。这对于塑造做事意志笃定,性格倔强,素日语言不多,执行力却很强的“杨宝山”,也是不可多得的。

  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历史上赞扬孟克敖其尔的诗作:“牧民出身杨宝山,投身革命赴延安,红色熔炉学本领,隐姓埋名几十年。跃马驰骋纵千里,舍生忘死弹雨间。无限忠诚心向党,沉默一生誉山川。”从诗中不难感受到,作为传记性质的影片,《沉默往事》是在确保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具有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提炼,使影片散发出了吸引人、感染人,最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美学力量。因此,作为红色历史题材的影片其深度和高度都值得首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2年内蒙古春晚”观后
~~~——宝音影画艺术赏析
~~~——简评红色历史题材故事片《沉默往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乌海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用合家欢和大联欢致敬家国与时代
光影间的艺术追寻
“沉默”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