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出效率 “放”出活力

  □本报记者  李国萍

  4月的内蒙古,一派生机盎然。

  全区各地“放管服”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积极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线通达”……正在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顺应时代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拉开序幕——为企业松绑、为百姓省力、为创新清障、为公平护航…… 今天,在内蒙古大地上,“放管服”改革在激发社会创造力、释放市场能量、增进民生福祉、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成效凸显,真正实现了“减”出效率,“放”出活力,让企业和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月2日,呼和浩特新奥石油有限公司经理范振轩早早来到新城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准备办理营业执照,由于石油行业属于前置审批,需要先办许可证,程序相比一般的营业执照要复杂。然而,让范振轩没想到的是,也就半天时间,全部搞定。“简直太高效了!这在以前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办完。”范振轩说。

  “放管服”改革,哪个群体感受最深、最直接?显然是企业。于是,发力“放管服”改革的各级政府和相关办事机构,纷纷当起了企业发展快车道的“护路人”。

  2月20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从问题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企业期盼出发,推出90条具体举措,全力实施“企业开办优化提升行动”和“畅通市场便民利企行动”。

  随即,聚焦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一个月后,3月31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时跟进,通过与企业面对面座谈,听取企业关于企业登记、知识产权、监管执法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4月2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要求各牵头部门,围绕90条具体举措梳理工作清单,并制定考评办法,定期排名通报。

  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涉及企业从准入到注销全生命周期,贯穿“放管服”改革各个环节,只有压实各级责任,综合运用各种职能,才能让企业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2021年,我区新设企业开办时间由2020年的平均3个工作日压缩为“一日办结”,惠及企业近33万户;全区建成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业务系统,平均40分钟即可通过手机完成企业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增强了市场主体创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内蒙古市场主体发展到241.59万户。其中2021年新设立市场主体39.6万户,日均新登记1057户。今年第一季度,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8.61万户,同比增长9.54%。

  “放管服”改革既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在我区各地,“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已经成为过去时,“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等优化服务的举措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过去我们给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或减员,需要将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等材料拍成图片申报上传,现在办理这类业务,只需要登录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上办事大厅,录入信息,轻轻一点申报按钮,无需上传任何材料,当日即可完成办理。”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起这些事,总有一种爽爽的体验感和暖暖的幸福感。

  这些为企业减负的实事,源于2021年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推进的“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增加透明度”工作。

  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首个实现参保登记、就业和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项业务”协同办理的地区,自2019年6月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协同办理业务46万笔,减少服务对象到现场办理约150万次。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在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上狠抓落实,行政权力由原来的129项压减到目前的10项。

  近年来,内蒙古各级各部门下大力气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强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不断提升简政放权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大开便利之门。

  “没想到不用两地来回跑,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能完成公司变更登记申请。”3月初,内蒙古国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小王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变更注册资本,受阿拉善盟疫情影响,在北京市的公司股东无法到场提交材料,经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指导,小王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提交了公司变更登记申请,并将纸质材料快递至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顺利办理了相关业务。

  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求,一方面逐渐扩展“跨省通办”的事项范围,■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另一方面加强与区内其他盟市合作和交流,拓展更多的通办渠道。目前,全区市场监管领域共梳理出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等13项可以实现“跨省通办”的业务。

  在鄂尔多斯市,“异地可办”“全域通办”已经不再是难题。目前,99个事项实现了呼包鄂乌4市“互办互认”,274个事项实现了54市“跨省通办”。

  “跨省通办”让政务跑起来,服务好起来。

  今年我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向呼包鄂乌全面下放自治区本级权力事项试点。优化“一网通办”,启动“一网统管”,深化“蒙速办·四办”服务,实现教育、社保、医疗和企业开办、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一次办”“掌上办”“跨省通办”,推进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线通达”,让群众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办。

  在家可以预约办理,办事不用长时间排队,证件办完可以代邮寄……这是很多人对日常证照办理的美好向往。如今,随着全区各地全面落实自治区“蒙速办·四办”,即“一网办、掌上办、帮您办、一次办”,这个梦想已悄然变为现实。

  以前办个事要取号、叫号,办事手续繁琐,现在有了“全程网办”,申请人只需要通过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出申请,将所需申请材料上传至审批平台,工作人员在线审批、出具电子批复,申请人无需再跑现场办理,在客户端就可直接打印电子批复,从“窗口排队”升级到“一键申请”,真正实现“零跑动”。这就是呼和浩特市精心打造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本级共梳理涉及39个部门1269个事项,其中528个事项均可以“全程网办”。而“蒙速办”作为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目前共计接入全区4400个部门的186600项政务服务事项,汇聚了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水电气暖等3000余项便民惠企业务,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小助手。

  为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把群众身边急事、眼前难事办好,“一线通达”成了关键环节。

  家里暖气不热、小区垃圾成堆、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市民遇到这些烦心事、揪心事,只要拨打12345热线电话,就会有人办、马上办。

  2019年11月,巴彦淖尔市12345政务热线开通,通过开展7×24小时服务,日均受理群众诉求200多件次。

  2021年1月8日,呼和浩特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运行,形成了受理环节、办理环节、督办环节、考核环节四大工作闭环模式,一年来快速高效解决了群众近百万件操心事。

  2021年2月7日,呼伦贝尔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全天24小时受理电话及网络诉求……

  作为连接政府公众的“连心桥”和政府感知社情民意的“传感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将各个单位串联起来,及时高效地解决了大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我区将加快全区政务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自治区本级热线与盟市热线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线通达”,真正成为便民“总客服”。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这些年,在内蒙古各地的“放管服”改革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内蒙古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树牢四种思维 扎实做好信访工作
我区鼓励支持城市游近郊游乡村游
兴安盟聚力打造医药健康全产业链
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 确保“五一”假期人员安全有序出行
体验劳动 收获成长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八批93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
“减”出效率 “放”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