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出处】

  (战国)荀子《荀子·天论》

  【原典】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

  【释义】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天论》,意思是天下万物得到各自的和气而生成,得到各自的滋养以成长。

  原典意为,星辰相随旋转,日月交替照耀,四时规律变化,阴阳互相转化,风雨泽被天下。天下万物得到各自的和气而生成,得到各自的滋养而成长。然而,人们看不到自然的“和”“养”之事,却能看到其化生万物的功效与成果,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妙之处。

  《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荀子自然观的理论核心与基础。在此基础上,荀子推导出了“明天人之分”的整套自然观。荀子“天人相分”的观念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人们对自然无法了解,面对不可知的自然力量或无法预测的命运,往往倾向于将其归结为神秘的力量,称其为“天”。实际上,这世界上并没有具有人格的“天”存在,天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的,是无意志无目的的自然界。荀子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认为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就能改造和利用自然界。

  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深刻哲思,可以转化为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构建生态哲学具有理论价值,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启悟】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天地之美、四时之序、自然之物,人类的一切皆赖自然所赐。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便会如何对待人类。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从“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再到“里革断罟匡君”,古人很早便懂得对大自然要虔诚、敬畏,要取之以时、用之有度,要和谐相处。今天,我们仍然坚信万物自有其生长规律,人类要做万物生长的守护者和实现者,而不是大自然的破坏者和掠夺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筑生态文明之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万物更和谐的美丽家园。

  “山岳有饶,然后百姓赡焉;河海有润,然后民取足焉”。只要我们以自然为根,深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你我所爱的自然必将因你我的呵护而更加美好。(哈丽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8版:公益广告
铆足劲头将实干进行到底
勇于给自己“开药方”
帮助就业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别让露营热 煞了好风景
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做新时代最光荣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