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创高原医疗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李键

  4个多月前那场生命抢救战惊心动魄的情景,让王寿懿至今难忘。

  今年初,西藏山南市妇幼保健院接诊孕期仅29周的临产孕妇曲珍。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她是胎盘早剥,情况十分危急。

  在湖北援藏妇产科专家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曲珍最终成功诞下一名男婴。但婴儿体重仅有1.2公斤,出生时无哭声、无呼吸、心跳微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情况紧急,在告知并取得家属同意后,我们立即将新生儿送入重症监护室,给予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等紧急救治。”湖北援藏医生、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寿懿回忆。

  经过47个日夜的专业诊疗和精心护理,新生儿逐渐度过危险期,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体重增至2.2公斤。

  如今,孩子各项检查指标复查均已达标,曲珍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多亏援藏医生,现在宝宝体质好多了,感谢他们给了我一次当妈妈的机会。”曲珍眼里噙着泪说道。

  这个早产儿的救治案例,刷新了山南市妇幼保健院低体重儿成功救治的纪录,这样的纪录在雪域高原被不断刷新……

  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出台特殊政策,支持发展西藏卫生健康事业,西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2015年,党中央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7个对口援藏省市65家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选派上千名骨干医生,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全部创成“三级医院”,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7年来,来自祖国各地的7批次、1300余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接续奔赴西藏,用仁心仁术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个个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

  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北京朝阳医院医生王伟,带领团队成功切除9岁小女孩阿吉的腹膜后巨大肿瘤,让这个来自藏北牧区贫困户家庭免去了转院区外救治的高额费用,实现了“大病救治不出藏”。

  中石油援藏医疗队医生霍志平,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那曲市双湖县,为生命垂危的曲德实施剖宫产手术,术后母子平安,曲德夫妇满怀感激,动人故事在藏北高原广为流传。

  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常见病易发病不出县区就能治疗,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68.2岁提高至72.19岁。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为西藏各族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援藏专家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填补了西藏当地医疗领域的许多空白,更为当地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人才。”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格桑玉珍说。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还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通过集中派遣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开展全方位帮扶,培养本地人才,不断补齐西藏医疗短板,让高原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跟着北京援藏医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的第一任师父龚晓峰教会我进行骨科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很实用。”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大夫落松群培说,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微创技术。

  “90后”援藏医生樊伟,是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创伤骨科主治医师。进藏近一年时间,他先后带着徒弟做了200余台各类手术,也把自己掌握的医学治疗技术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本地医生。

  “目前,在援藏力量的帮助下,西藏已精准培养不同层次医疗骨干2400余名,使一大批本地医生加快成长,成为各医院的中坚力量。‘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创了高原医疗新局面。”格桑玉珍说。

  (新华社拉萨5月16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经济周看
   第09版:兴安
   第10版:出彩
   第11版:法治
   第12版:读图
“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创高原医疗新局面
4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外交部:敦促七国集团停止 以任何形式污蔑抹黑中国
贵南高铁加紧建设施工
11部门部署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稳生产 拓市场 争创新
营养午餐惠及万余名拉萨小学生
4名中国登山者登顶珠峰
北京:5月16日起12区继续开展三轮核酸筛查
台湾疫情居高不下 防疫措施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