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现代科技“盘活”养牛产业

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牛二代”训练营培训现场。
  □本报记者  白莲

  清晨第一抹阳光洒在宁夏恒源林牧场整齐的牛舍,一辆TMR精准饲喂搅拌车准时驶过,为牧场5000余头奶牛撒下清香的青贮口粮。牧场主王曦感慨道:“有了自家饲草种植基地制备的青贮,再也不用害怕市场饲料价格上涨了。去年我们节约饲料成本500余万元,今年通过精准饲喂配方调整,牧场奶牛单产又实现了稳步提升。”

  这一切,离不开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为牧场量身打造的技术服务支撑。

  随着恒源林牧场规模不断扩大,王曦意识到,要探索一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来降本增效、抵御风险。正当他为如何开展这项工作而苦恼时,研究院奶牛研究中心主任李俊良带着团队来到牧场。

  李俊良团队深入饲草种植与奶牛养殖一线,制定田间管理指导手册,并为牧场制定了专属种植计划与奶牛食谱。“计划”与“食谱”开启使用后,恒源林牧场的产奶量不断提升。饲草种植土地同时满足了牧场粪肥的消纳,形成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结合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

  在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很多人和李俊良团队一样,常年驻扎牧场一线,面向农牧民生产经营现实难题开展研究、提供服务。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博士4人、硕士26人、有国外深造和工作经验者100余人,35岁以下青年占总人数61%……研究院“高精尖”人才干的都是“接地气”的事儿:12年深耕,他们在奶牛养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并与产业对接大力推广,带动全国超过500万农牧民走上致富道路。

  随着奶业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如何为行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院及时洞察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产学研综合赋能平台,面向广大养殖户开办“牛二代”训练营、“牧场繁育专班”“牧业精英班”等专项培训项目,累计培训26.76万人次。

  为帮扶合作牧场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研究院打造了为内外部客户赋能的能力体系、以增效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以构建共赢的绩效体系等三大体系,围绕降本增效、精准饲喂、精益运营的服务宗旨,落地实施“一公斤奶项目·十吨奶工程”“奶牛品质升级工程”和“伊利卓越高产牧场项目”“伊利阿米巴精益牧场项目”“未来之路——精益牧场项目”2大工程3个服务项目,选派22个服务组1000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对牧场开展全方位、全领域技术服务。

  在攻坚克难的技术研发道路上,敢“啃硬骨头”、勇“吃螃蟹”的技术攻坚故事有很多:畜牧工程师姜山针对宁夏康盛牧场夏季奶牛热应激等痛点问题,研发了功能性营养包、技术防控措施、日常管理操作标准等,有效预防和解决了相关问题,在热应激期间牧场奶牛单产不降反升,从34公斤提升到37公斤;畜牧工程师刘琪,作为技术骨干与团队一起集智攻关,创新开发了“伊利智慧牧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3.0”,成功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牧场数据采集、集成、分析、应用的“全线贯通”,让智慧牧场走进现实,走向全国……

  不久前,研究院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殊荣。多年来,这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的创新生力军凭借突出表现,先后获评“创新创业创优标兵”“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伊利集团启动的“质量领先战略”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使命艰巨,重任在肩。研究院的每个人,都铆足了劲,继续争做引领和推动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的排头兵,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链,保障前端奶源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乌海
壮丽的史诗 精神的殿堂
开创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
奋力奔跑的崇德守信好青年
关于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保护区 建设新城区圣水梁红色生态旅游公路 工程项目的公示
用现代科技“盘活”养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