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官瓷重楷模 精华四海粹

  中国被誉为“世界瓷国”。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出现了钧、汝、官、定、哥五大名窑。五大名窑中,北宋官瓷出身皇室,只供朝廷专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在市场上流通的瓷器。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稍有瑕疵的就摔碎,剩下的精品呈到皇宫,因此官窑存世量极少。我们今天所称的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的瓷器。

  ——编者

  青釉洗  赵宋官窑珍以孤

  □朱卫东

  官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宋代顾文荐《负喧杂录》记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官窑历来有南北之分,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在汴京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釉质匀润莹亮,大纹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满釉裹足支烧,器底有支钉痕。“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重新设窑烧瓷,称南宋官窑,变满釉支钉装烧为刮釉垫饼装烧,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的冰裂纹片层层交错,别具韵味。

  文中这只南宋官窑青釉洗高9.3厘米,口径16.9厘米,重1069克,六瓣葵花式,自壁至顶面皆曲突有致,顶面依瓣棱浮雕出凹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圆底,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器身遍施粉青釉,色泽温润澄澈,开片冰裂自然相缀,宛若宝玉,简约雅绝,浑然天成。

  宋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器物造型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传世官窑瓷器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非常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胎骨颜色泛黑紫,藏界素有“紫口”(口沿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铁足”(底足露胎,呈铁黑色)等说法。宋官窑极少纹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肥润,晶莹透澈,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等,特别是冰裂鳝血纹,美轮美奂,宛然天成。乾隆皇帝痴爱宋官瓷,曾赋诗赞颂“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文中这只南宋官窑青釉洗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考证,它原本是南宋时期流行的瓷质妆奁盒,用于盛放梳妆用具。“奁者,闺房脂泽之器”,李清照词句“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中的“宝奁”指的就是这种器具。作为闺房用具,这只瓷奁器形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宋人追求细腻、单纯、高雅的独特审美,釉色温润匀净,开片稀疏浅淡,仿若一阕清新隽永的宋词,闪烁着神秘的光彩,既极致绚烂,又极致冲淡。

  燕耳尊  海晏河清岁岁丰

  □周小丽

  这只全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又称清乾隆霁青金彩海晏河清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尊高31.3厘米、口径25.1厘米。敞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内敛,肩颈之间雕贴一对白色的展翅剪尾燕子作为耳,宛如一位静默优雅的绅士驻足在那,稳重而不轻浮。外壁施霁青色釉,以金彩绘蕉叶、缠枝花卉等纹饰,近足部饰粉彩仰莲纹及联珠纹。外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尊需多次入窑和施彩,制作集雕、贴、凸压之大成,工艺高超。

  据史书记载,海晏河清尊原本一对,制成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是由乾隆皇帝亲自把关为圆明园海晏堂量身定做的,工艺水平无论是胎料、底釉、烧制、着色、上彩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圆明园内的西洋楼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和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西洋楼建好后,乾隆皇帝去参观,他看到眼前这座殿堂气势宏伟、造型别致,龙心大悦,亲自为其取名“海晏堂”。“海晏”语出唐代诗人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句子。意思是说,大海风平浪静,黄河由浊而清,比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乾隆皇帝要求景德镇官窑特别烧制一对瓷尊,陈列在海晏堂内。他规定了瓷尊的大致样式,要求施霁蓝釉,以白色海燕作耳。霁蓝象征河清,海燕与海晏谐音。

  公元1860年,海晏堂连同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沦为废墟,这对海晏河清尊却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时间流转到光绪年间。一天,慈禧溜达到她曾经居住过的仪銮殿时,看到废墟一片,十分伤感,因为这曾是她住过的地方。她不顾国库空虚,决意要在仪銮殿的旧址上重建两层西式洋楼,同样取名“海晏堂”,造型与圆明园“海晏堂”相近。慈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命人将文中的全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移至此堂。二十世纪50年代,海晏堂被拆除,海晏河清尊流落到民间,文中这只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并购回。

  全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见证了清朝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最强盛的辉煌时期,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研究意义,是中华艺术宝藏中闪耀的明星!

  橄榄瓶

  一寸丹心图报国

  □李喜庆

  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是雍正粉彩官窑瓷器中烧造得十分成功的作品之一,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瓶呈橄榄形,高35.9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2.5厘米,撇口,细颈,长鼓腹下敛,圈足。瓶白净的外壁以粉彩绘桃枝一双,遒劲盘亘,枝上绘寿桃8只,圆润饱满,色彩过渡自然。桃叶施绿彩,正反阴阳,一浅一深,节奏鲜明。枝干穿插交错,虚实得当,疏密有致。枝叶间饰一对蝙蝠展翅翻飞,在绿叶的衬托下极富生趣。这种将蝙蝠与寿桃相结合的吉祥图案在清代极为流行。桃子象征长寿,蝠是“福”的谐音。

  据考证,这种瓷器多为帝王后妃做寿之用。此瓶釉色纯白匀净,釉层肥腴莹润,造型丰满秀挺,比例匀称协调,线条优美且富有韵律感,既轻巧灵动,又不失稳重,代表着清代粉彩的制作水平。

  粉彩瓷又称软彩瓷,为景德镇官窑四大传统名瓷品种之一。粉彩又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创烧于康熙年间,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陶雅》中称赞“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厚多变,色泽亮堂柔丽,彩料浓淡天然,粉质感强,新鲜灿烂,清雅秀美。大多数在白地上绘纹装饰,纹饰多绘团花、团蝶、八桃、蝙蝠过枝花卉、水仙灵芝、仕女、麻姑献寿、婴戏等。纹饰明显疏朗、规整。其中八桃蝙蝠多见于瓷盘上,而作为橄榄瓶的主题纹样十分罕见,传世作品中只见文中这件。雍正粉彩官窑器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这只橄榄瓶2002年之前一直在美国奥格登·里德家族中流传。据奥格登回忆,这件珍品是在他母亲家族的纽约豪宅中被发现的。他幼年时曾见过几次,也曾惊叹于它的精巧与雅致,但从不知道它的价值。这件稀世珍宝被奥格登的母亲当作灯座放置在客厅的茶几上几十年。2022年,奥格登的家人打算出售家里一批古董时,拍卖行的专家发现了这件沾满尘埃的宝贝。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经过激烈竞争,以4150万元港币(创下2002年清代瓷器在拍卖中的世界纪录)得到瓷瓶后,慷慨捐给上海博物馆。

  转心瓶  人间巧艺夺天工

  □张宝清

  转心瓶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许之衡在其名作《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瓶之腹玲珑剔透,瓶内更有一瓶兼能转动,若是者,名曰‘转心’,乃内府珍裳殊品也。”

  转心瓶又称“旋转瓶”“套环瓶”,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文中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是乾隆时期官窑创新的代表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瓶高40.2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21厘米。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颈与肩部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田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篆书地支名。腹部饰黄地轧道缠枝花纹,镂空出4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孩童们有的骑马、有的打太极旗、有的持伞盖,还有的击鼓、打灯笼,形象千姿百态。瓶之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瓶内施松釉,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清代前期的康、雍、乾三朝,攀登了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乾隆时期由于乾隆帝弘历本人对烧制瓷器刻意求精,加之当时官窑所具备的雄厚人力、物质条件及较高的制瓷技艺,涌现出品目繁多的新品种以及精彩制品。

  镂空转心瓷瓶是乾隆时期的独特产品,制作技术难度很大,传世品甚少。这件粉彩镂空转心瓶,形体饱满端庄。颈、腹可以旋转。旋转时透过镂空开光可以看到内瓶上的不同画面。转心瓶在设计上还有一个微妙之处,在可转的颈部与固定瓶体上端分别标写“天干”“地支”,转动颈部时可作为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万年历。

  转心瓶的制作程序非常复杂。先把外瓶颈部、腹部、底部与内瓶腹部4个部分单件烧成。外瓶的内底心做成凸起的鸡心钮,内瓶底心做成与钮相配的鸡心槽。组装时将内瓶置于外瓶底部上,使鸡心钮凹凸吻合,再将外瓶腹套装内瓶并稳在外瓶底座上,最后套放瓶颈。除旋转部位外,外瓶腹、底之间,外瓶颈里与内瓶肩部均用特制粘合剂粘牢,再修饰接痕,一件天衣无缝的作品才算成功。

  贯耳瓶  北艺南技登巅峰

  □马小江

  这件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瓶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仿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烧制,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对应,可以穿系绳带。腹部矮短,圆如苹果形,正中向上伸出颈,颈顶端有对称的管状双耳,名为贯耳。贯耳是瓷瓶耳的式样之一,器耳呈贯通的管状,竖向粘附于瓶的直颈两侧。这种造型多见于宋代官窑、龙泉窑和哥窑的制品上。

  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它的装饰,而是它本身如玉质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敦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早期作品为了使器身全部敷釉,盘洗等器一般都以支钉装烧,支钉较汝州官窑粗大,数目多。后来,则多以垫托垫烧,虽然器底留一道无釉的痕迹,但涂上一层铁质护胎浆成”铁足",使制品更富特色。

  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彻,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官窑窑址在考古调查中不易被发现。自宋代开始至明清,官窑烧造的瓷器不仅严禁民间使用,而且也不许民窑仿制。官窑瓷器烧成后,经过严格挑选,精良者送进宫中,落选者砸碎掩埋,残片不能流出。由于官窑的生产对民窑保密,所以弃窑时还要处理现场,不留烧窑痕迹。乌龟山郊坛下窑址1930年才被发现,老虎洞修内司窑,直到上世纪末才重见天日,这都与历史记载的窑址确切地址语焉不详有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区域新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通辽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官瓷重楷模 精华四海粹